走进心理学,关注心灵成长

如果能够提供某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当事人就会发现他自身的潜能,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发展、变化和个人成长的过程就会自然地展开。                                          ——卡尔•罗杰斯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从关注课堂教学,开始逐渐地转变为关注学生,关注个体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契机源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著作《论人的成长》与《自由学习》,还有船长梁晓玲。

中国的父母给予孩子的,也许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多的是事无巨细的照顾,事事不假人手,多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和把所有家族对未来的期望都重压在孩子身上。同样的,我们教师,给予孩子的,也太多,而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的关注与耐心,却似乎远远不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近代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完全扼杀求知的好奇心,这真是一个奇迹;为了保护好奇心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鼓励以外,最需要的是自由;没有自由,它必定会夭折”。这段话也许听起来过于严苛,却反应了一个我们不得不在意的事实: 我们的教育,或多或少禁锢了自由思维的发展。

在当下人人都能谈论教育的时代,我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教师的眼界和格局,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庭及学校里构建助益性关系和打造孩子的超长板才是从战略的格局来培养孩子,才可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霸”。我们不能“以工具代替思考、以智力代替智慧、以官僚代替行动”。NCHE的研究发现:与提供低水平的支持相比,给予学生更多理解、关心和真诚,学生将会学到更多知识,行为表现也更好。把学生视为敏感的、有意识的人,这一点尤为重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早期的自我概念,往往会受他们身边亲近的人的影响,其中就包括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健康的助益性关系空间,给他们创造出一个大团体学习氛围,就会利出创造出能够激励她自信的外部“他评”,强化他们的行动力,促进更深层的成长。

育儿,先育己。教书,先教人。

一、倾听、尊重与信任

倾听,用信任搭建沟通的桥梁,彼此的信任让我们感受到爱和关怀。信任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量,一旦学生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受到了信任,就能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做了自己的选择,就更能舍身投入,更能体验到学习中的兴奋,就更能“为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和自信面对将来的合格公民做准备”。

有人问一个学校的学生:“你喜欢你们学校吗?你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学校的学生回答“我真希望一年365天,我们天天都能去学校”,“我的老师会认真倾听我说话”,“他们给予温暖的问候……甚至拥抱”,“他们不仅教你数学,还关心你过得如何”,“他们不是逼你前进,而是帮你前行”……得到了倾听、信任与尊重的孩子,不会觉得学习是压力,不会觉得课本很枯燥——本来也不枯燥,课本背后,还有很多等待我们挖掘的东西呢。在一些小学、中学,孩子们每天会体验关心、帮助甚至拥抱,这是爱的能量,由于对同学,对老师的热爱,延伸出了对学习和对学校的热爱。当孩子们被问及最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尊重”。用平等的交谈取代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用自己决定学习方式取代命令式督促学习,用充分拥有话语权和选择权取代被动接受任命。HSPVA学校的口号是“教育是对信任的风险投资”。

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倾听孩子,相信孩子们能做到最好,给予耐心与支持,孩子们还给你的,将是一个更大的惊喜。

二、真正的“学”——自我导向性学习

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绑在凳子上,再往他们脑子里塞满那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愚蠢的、很快就会被忘记的东西”,而是“就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孩子们不是课堂的“观光者”,真正的“学”是“从真实生活中有所发现,把这发现变成自己的财富的人”。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孩子们心底的渴望,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只要你真的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一旦时机成熟,它必将喷涌而出”。唯有真实的渴望,唯有自身改变和求知的强烈愿望,才有可能造就“学霸”。

对于孩子们的描述不应该是“坐在桌子旁的似乎是木偶而不是快乐活泼的孩子”。而是——“每天下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负责制订学习计划。我认为这对学生非常有益,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周围的世界及其问题。如果老师为学生制定好所有的计划,他们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计划感兴趣”。卡尔的儿子如此说道:“孩子们的思维和行动具有原创性、建设性和丰富性,这些都远远超过我们,他们的能力在不断增长。但是,这需要以人为中心的良师和辅导员来创建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花园”。在这个花园里,最重要的,是自由(不是放任)。

三、教师也要心理成长

罗杰斯认为:“教师应该要成长为一个人,并在与学习者的交往中获得丰富的满意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强调自我的满意感,对自我、对教学、对孩子、对人际交往的满意感,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而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同伴支持、自尊感增加、自我归因正确,对教师而言,也是使工作获得持续动力很重要的部分。在现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教师甚至更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心理解放。

罗杰斯提出的教育理念包括:“鼓励好奇心和勇于尝试的精神;重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给予支持和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评判和划分等级;重视创造性过程而不是结果;选择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不是教师设定的目标;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内心世界”。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幸福生活都应当是源于内心,而非依赖于外部世界的。之于学生,我们是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的过多介入,容易导致内部的失序、混乱、懒惰。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新鲜、活力、灵动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永远没有办法说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我们永远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自己的大脑带宽,植根于扎实的教学之下,力求革新与突破,才能为未来培养人才,更能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非复印本的自己或家长。教育之路漫长而艰辛,充满变数,但值得,因为,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心理学,关注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