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勾起人内心渴望的恐怕是一道久违的乡菜吧。
记得在外求学的日子里,第一次尝试着外面的食物,觉得真是可口与美味。
可是吃得多了,便有些腻了。于是内心深处的那一抹独特悠远的味道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的馋涎着。
终于捱到假期,迫不及待地登上回家的列车。到家后,看到桌子上摆满的丰盛的佳肴,便放下筷子转身给老妈撒娇道:“妈,你给我做个面疙瘩汤喝呗,再来几个韭菜盒子,或是烙饼。”
此时,那些大鱼大肉之类的东西早已被抛在脑后,内心里渴望的,嘴巴里砸吧着的都是源于少时一路咀嚼的味道。
后来,算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定居。不一样的主食,不一样的菜品,不一样的调料。
可我到底不是那种挑食的人。什么食物,什么口味都能一概入味。
只是日子久了,就会浓烈惦念着那远离的旧乡里母亲在大锅灶上亲手烹制的味道。
于是走街串巷,偶遇类似于家乡的饭菜,便会揣着一抹小激动走上前买几个尝尝。
可若是好些日子都碰不到,便会尝试着买一些面粉,自己在家对着网上的资料,细细地研究着。
又或者打一个长途电话,根据电话那头母亲的指导,充满期待与信心地去调拌着。
但无论如何都是缺少了一种味道。
或许是因为燃气饭比不上柴火饭的浓郁香醇;或许是加工精细的面粉比不上手工面粉的韧劲质朴。
又或者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那种时刻诱人醉人的食物,它是掺杂了母亲的爱啊!
每一次母亲坐车来这边看我。
提前打电话问我需要什么?我都会说:“你给我蒸点韭菜包子,蒸点馒头与花卷,再烙点烙饼带过来。”
而每一次我回家辞别后。
车子后备箱里除了母亲自己种的蔬菜瓜果,剩下最多的还是母亲亲手烹制的食物。
从采摘到调拌;从和面到成型;从入锅到出锅。
母亲对每一步的把握,对每一种调料的拿捏;对每一个面团的揉搓。
是非常完美而又极其熟练的。
曾有人说:“对一个地方的眷恋,首先表现的是在食物上。”
我是极其认同的。每当我馋得时候,我就想在这个不一样的城市去寻找那些独属于我的饭菜记忆。
不然,就订一张车票回家了。看看远方的田野,对着眼前的草木沟渠,然后坐在堂前,心满意足地吃上母亲刚刚从锅里端出来的饭菜。
那感觉是很奇妙的。也许这些食物没有华丽的头衔,没有昂贵的身价,但它却是这世间里最好吃的东西。
暖暖的香,踏实的香,质朴的香,还有无与伦比的妈妈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