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改变——一节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听课笔记

课前准备

      盼望着,盼望着,今日终于有幸去现场观摩陈蕾老师“遇见数据的高三政治课”。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常态课,但是对陈蕾老师的考验也不小。因为是新接手的班级,陈蕾老师对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很多学习规则尚未建立。但是,陈蕾老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自如,对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大胆创新改变,对数据的深刻反思,都让人敬佩有加!

      虽然是复习课,但是陈蕾老师以“电商”为线条,做到了一例贯穿,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设置三个问题:

      1、“如果要买电脑,你会选择电商平台还是实体店购买?”

第一问

      这算是一个课前情境导入。让学生用IRS反馈器做选择,12:26的数据结果,很不错,陈蕾老师采用随机挑人与主动补充相结合,让学生阐述选择理由,引导学生思考“人们消费的变化”,链接到“社会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知识回顾。虽然老师有即使标注关键词在板上,但是如果能再次板书呈现,以表格或链条式知识清单,对于复习课,效果可能更佳。

PS:过渡时陈蕾老师在此展示了一个电商发展状态的图表对比,有点难,教学也没有深入,以致没达到预设效用,比较可惜)

      2、“电商是否会促进消费升级?”

第二问

      陈蕾老师给了3分钟,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按模版写在便签上,一边原理,一边理由。然后让学生用IRS反馈器做选择。此时,让陈蕾老师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全班100%的学生选择了“会”。我当时就在想,陈蕾老师课前预设有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时候该怎么办。听了学科几位大咖老师的评课才明白,还是问题设置的问题。

      当时,陈蕾老师可能有点慌,她没想到会这样,她可能想要调动一两个人重新组合来小组讨论的,甚至可以有个二次作答。出现意外情况,她只好说“没关系”,然后还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了4分钟。当然,陈蕾老师是急中生智的,她选择改变原来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组内交流,还要把相同的汇总出来,再向全班分享。这个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写在便签上都写得挺不错,但是小组学习规则还没形成,小组讨论冷场了。七个小组,好些都是干坐着互相看,好一点的小组有一两人在说话,还有一个小组干脆推了一个负责人重新写一张汇总的便签,其他人坐着看。小组学习,怎么才能有效?怎么让学生真正实现同侪学习?这也是我经常困惑的问题。在评课时,黄凡老师提出一个“归属感理论”,深受启发。那怎么才能帮助学生寻找到归属感,让学习小组更像学习小组呢??从我自己的教学,哪怕是公开课上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也总感觉学习小组很多时候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3、“这种消费的变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三问,居然没拍照。且用一张小组学习成果代替

      这个问题,陈蕾老师惯性的提示学生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去思考,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请学生回答。课堂在这一环节,在两个学生精彩的回答中,课堂热闹起来了,学习开始有了生成。此时,如果能回归到导学案知识原理,再次强化考点,效果可能更佳。


      今天陈蕾老师的这节课,是她信息技术融合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也是她慷慨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感谢,感恩!

      努力学习,敢于实践,为了更好的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得见的改变——一节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听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