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是个什么量

我第一次听这个词,大概是2012年那会儿,莫名其妙的“正能量”开始刷屏,甚至带火了同年出的一本书,将一位英国大众心理学家的著作《Rip It Up》译为《正能量》。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我们从此被教会了要传递正能量、弘扬正能量、激发正能量、创造正能量。继而衍生出了:社会正能量、学习正能量、生活正能量、宏观正能量、微观正能量、青春正能量......

于是全国掀起了正能量的风潮,仿佛小宇宙爆发一般。白天去搬砖、夜晚来修仙,昼夜辛勤把活干,勤恳努力做贡献,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正能量不好么?好,大大的好。不光能提振士气、鼓舞人心,还能驱散低迷、治疗抑郁。用态度与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场”,如此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任何一个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人,用不着灌输提醒,自然能量满满。兴许还能给他人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的很清楚:最底层的是生理与安全、其次是情感与归属。换言之,保障了肉体和精神的安全,才有可能培育出“正能量”,进而拥有尊严,直至“自我实现”。

正如光照和体表温度会影响人的心情一样,正能量当然也是促人积极向上的。但正能量却不是靠说出来的。

譬如,堆好一篇拼凑出来的文字图片视频:最美逆行、身边榜样;决胜七月、再铸辉煌。只有所谓的“正”,“能量”去哪儿了呢?非要让一方苦口婆心碎碎念,另一方强打精神被迫接受,看上去一切相安无事皆大欢喜才叫正能量?

若真是如此,正能量反倒更像是为了维持一时的体面而作的一场秀,且不允许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出现。所有的自卑、冷漠、疲惫都被视为唱反调、格格不入,需要被“解救”。只要被认定为“负能量”,最后统统都要被和稀泥,揉进正能量的面团里。

说句不太正确的话,二战前夕,著名纪录片导演里芬斯塔尔用一部《意志的胜利》将希特勒的党卫军拍得震撼人心,极佳的镜头语言,配上元首那富于激情的演讲。活活上演了一出轰动世界的“正能量”。当然,这少不了无数富于激情的青年们,用结实的身体与坚定的意志为此片提供了最饱满鲜活的素材。至于结局,众所周知:所谓“意志的胜利”只是为了那一个人,民众就这样在卡里斯马式的支配下白白献出了意志的自由。这大概算是另一种意义的“正能量”了。

扯远了,当正能量成为一种命令被裹挟进生活时,反而变成了累赘。以至于当人们想要真真切切地表达实际状况,也要被扣上“负能量”的帽子:

“你个小孩子为什么模仿老师,抹黑现实,就不能传递点正能量?”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写作文怎么只看到黑暗面,就不能传递点正能量?”

“安史之乱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你杜甫怎么只盯着石壕吏,就不能传递点正能量?”

“你看你,写个公众号还在这阴阳怪气,就不能传递点正能量?”

我当然想传递正能量,可我实在太困了,我得攒点能量才能传递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能量是个什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