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我爱妈妈,但是妈妈“杀”了我!

人们常说伟人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梵高就是其中一个。

世界上很多文学和艺术天赋极高的人都英年早逝,梵高也是其中一个。

梵高是后印象画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影响了西方整个二十世纪的艺术。

梵高留下的著作高达2000多幅,每一幅都被炒出了天价,世界上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中,梵高就有两幅入围前十,其中《加谢医生的肖像》更是卖出了8250万美元!

然而你知道吗,虽然如今梵高的画能卖出高价,但是他生前确经常食不果腹,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买他的画。

梵高唯一卖出去的一幅画,还是他医生朋友买的。

不仅如此,他性格十分怪异,自残、恋母、逛妓院、自杀……在世人眼里,梵高自然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精神病!

带着“天神”诅咒出生的孩子

据野史记载,梵高的父母是在雷雨夜行房后才有的他。

按照当时荷兰的信仰,雷电交加是因为天神发怒,所以不适合做男女之事。

由于父母的无知,触怒了天神,所以梵高生下来就是不详之人,注定不得善终。

这段传闻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梵高的一生的确就像是受到了诅咒一样,受尽磨难。

梵高生于荷兰南部的一个村庄,有三个弟弟和三个姐妹。

他的父亲是一个神职人员,而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个落魄贵族家庭。

梵高的母亲是一个性格十分焦虑的女人,总是对未来忧心忡忡。

她嫁人后也总是想要培养出能够进入上流阶层的孩子,她对阶级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渴望。

不仅如此,安娜还是一个内心狭隘又保守的女人,这种观念也在她的说教中深深影响了她的孩子。

梵高一家在其父母的影响下都十分严谨、自律、按部就班,为了培养他们,父母会带他们读书、画画、弹琴等,甚至于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在家里大声朗读。

这样的生活非常枯燥,每天所有人就像例行公事、完成任务一样地读书,虽然看起来其乐融融,但是却根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小时候的梵高十分焦虑、严肃、孤僻,他最喜欢一个人呆在阁楼钻研自己的事情。

不与人说话、自闭、丑陋、一头红发,这样的梵高成为了其他人眼中的怪物。

他总是很不听话,经常被父亲教训,但是这样也改不了梵高顽劣的性子——他下一次还是会这样。

小梵高是他们家被打得最多、惩罚得最重的孩子,连他妈妈都说他就是痛苦和灾难。

梵高的任性、暴躁、乖张使得所有人头疼,就连他家的女佣都觉得梵高“爱找别人麻烦,是他们家最难对付的小孩”。

由于孩子太难管教,梵高父母决定将只有11岁的梵高送到寄宿学校,梵高在那呆了几个月以后更加变本加厉。

终于,梵高的父母接走了他,但是又把他送去了另外一所,这使得梵高更加愤怒。

被送到寄宿学校的梵高就像是被抛弃的孩子一样,孤苦无依。

寄宿学校的日子使得梵高越来越沉闷,后来在精神病院里他这样说:“我感到格格不入,就好像回到了12岁那年在寄宿学校的日子”。

生活就像一潭水,但是对于梵高来说,这潭水就是死水,痛苦和孤单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

求而不得的母爱和那些求而不得的女人

梵高有一个哥哥,名叫文特森·梵高,只是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死掉了。

为了纪念哥哥,梵高沿袭了文特森这个名字。

梵高哥哥的死一直是他母亲心中的痛。

在梵高很小的时候,母亲经常会带着他去哥哥墓前,看着墓碑上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名字,梵高自己也分不清妈妈爱的是他还是哥哥。

梵高特别依恋母亲,总是跟在母亲后面,他的这种依恋一直持续到了青年时期。

后来母亲又生了弟弟妹妹,对小梵高的爱自然也就分散了。

梵高总是害怕母亲不爱他,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母亲的青睐,所以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

其实现在很多的小孩子也是这样,在电视节目《请回答1988》里面的“娃娃鱼”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娃娃鱼”的爸妈工作很忙,每次娃娃鱼要什么他们都是直接给他钱。

“娃娃鱼”很难过,他觉得父母已经不在乎他了。对于父母的这种漠视,聪明的“娃娃鱼”选择了离家出走。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时,他说我只是想我妈可以多管管我。

其实不管是梵高还是娃娃鱼,他们的叛逆、不听话都是有原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太希望得到爱了

梵高很喜欢给孩子讲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母亲的故事》,他曾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故事,他十分爱他的母亲。

只是梵高的妈妈似乎感受不到,因为她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怎么将孩子们培养成上流社会的人。

而且在他母亲眼里,他就是一个捣蛋鬼,只会让家族蒙羞。

梵高27岁时画过一幅母亲的肖像,画中的母亲是那样温柔祥和,后来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写道:"我给妈妈画了一副肖像,我不能忍受照片的无色的单调,我按照我对她的记忆添加了色彩。"

在梵高的世界里,童年生活是没有色彩的,她的母亲也是没有色彩的。

由于对阶级权利的苛求,梵高一家几乎都是在按照上流社会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

他们的父母只是像制造一件工艺品那样对待孩子,并不给予感情和爱。

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非常糟糕的,因为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梵高一生爱过四个女人,这几个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年龄比他大。

梵高似乎很喜欢有着母性光辉的女人。

哪怕这个女人长得肥头大耳,在他的眼里也是仙女。

梵高非常渴望爱——尤其是母亲的爱,一旦有人对他表露出关心,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寻求抚慰。

当新寡的表姐照顾、关心梵高时,梵高心里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他爱上了表姐。

表姐被梵高这种乱伦想法吓坏了,这段感情也无疾而终。

割耳、自杀——我真的成了神经病

在别人的眼里,梵高的各种行为都透露着不正常。

在他12岁的时候,他的妹妹都曾怀疑他是不是有神经病。

梵高对于绘画也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他对于色彩也十分敏感。

梵高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绘画上,乐此不疲。人们都说画家死了才值钱,这句话用在梵高身上特别合适。

虽然现在梵高的一幅画可以卖出天价,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这些画一文不值,他连自己都养不活。

梵高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嘲讽。

生活窘迫、画作不被接受、没有朋友……这些都深深地折磨着梵高。

在与朋友的一次争执中,他用刀亲手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的这种行为太疯狂了,多年的压抑苦闷已经彻底将他逼疯了——他住进了精神病院,用梵高自己的话来说,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他对生活已经近乎绝望,所以几个月后他开枪杀死了自己!

梵高是个情绪化很严重的孩子,他敏感、焦虑。

育儿专家曾说过孩子和家长之间有三种相处关系——焦虑型、安全型还有回避型。

在这三种关系中,焦虑型和回避型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而梵高和她妈妈之间无疑就属于焦虑型。

梵高母亲出生贵族,虽然下嫁到小村庄,但是在她心里她仍然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人。

她如此严苛地要求孩子,无非就是想让孩子们更加优秀,好在所有人中抬起头来。

但是她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爱!

用梵高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家是没有色彩的,整个童年都是没有色彩的。

他们不是孩子,相反,他们更像是父母的一件作品,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作品。

梵高很爱他的妈妈,但是也正是他的妈妈把他逼成了一个却来越奇怪的“疯子”。

小梵高的要求并不多,他唯一想要的不过是一点点父母的温暖。

可他最后得到的,不过是父母冷冰冰的规矩罢了。

梵高就是这样一步步像疯子的轨道靠近,对于生活失去了信心,最终在各种压力下开枪自杀。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天下也没有不想要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孤僻、捣蛋、自闭,请试着伸出双手抱抱他,因为这就是他们索爱的方式!



--end--

“等你勾搭我,下次见我时,我会更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梵高:我爱妈妈,但是妈妈“杀”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