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古文观止》第70篇《乐毅报燕王书》第三部分

-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是历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学者正是通过这本书敲开了古典文学的宝藏。犹太人有句格言:“学习即重复!”《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他们认为: 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国,有一个人就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最后成为了文学大家,他就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巴金!巴金老先生谈他的写作之路时反复强调《古文观止》一书对他文学启蒙的正要性: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虽然当时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写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我后来的创作都跟这个“启蒙老师”很有关系。

- 03 -

而《古文观止》这本书,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市面上的书很多的释义是在文后,对应看起来很费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时还要查字典,特别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较早,看起来就很吃力。笔者自己就有过好几次雄心万丈开始,又垂头丧气放弃的经历。所以今天借这样好的平台,整理古文观止全书的学习文本。自己学习也与简友们分享。敬请关注《古文观止学习专辑》

- 04 -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古文观止》第70篇《乐毅报燕王书》第三部分(战国策)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就不让它废弃,所以才能记载于史册;有预见的贤士,成名之后决不让它败坏,所以为后世称赞。)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

(像先王这样报仇雪恨,征服了万辆兵车的强国,没收它八百年的积蓄,直到逝世那天,还留下叮嘱嗣君的遗训,)

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 niè ] 者,施及萌隶[ lì ],皆可以教于后世。”

(使执政任事的官员能遵循法令,安抚亲疏上下,推及百姓奴隶,这都是能够教育后世的啊。)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 hé lǘ ],故吴王远迹至于郢;

(“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

夫差弗是也,赐之鸱[chī]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还不改变他的怨愤。)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

(所以,脱身免祸,保伐齐的大功,用以表明先王的业绩,这是臣的上策。)

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遭受诋毁和侮辱的错误处置,毁害先王的美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面临着不测之罪,却又助赵攻燕,妄图私利,我决不干这不义之事。)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 nìng ],数奉教于君子矣。

( “臣听说,古代的君子,和朋友断绝交往,也决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表白。臣虽然不才,也曾多次受过君子的教诲,)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 只是恐怕大王轻信左右的谗言,因此冒昧回信说明,希望您多加考虑。”)

本文完结——

敬请关注《古文观止学习专辑》,让我们紧随巴金大师的步伐,由此开始文学创作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古文观止》第70篇《乐毅报燕王书》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