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沉船,解密不为人知的水下考古史

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鲜出炉,这次评选兼顾了时代性、地域性以及水上水下的考古成果,而其中的“南海一号”就是水下考古成果的代表,“南海一号”的打捞挖掘史就是中国水下遗产保护和挖掘的进化史。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1987年以前中国对水下考古概念基本是零,而激起中国努力填补这一空白的是这样一件事:1985年英国商人哈彻在中国南海打捞出一艘商船,船上的瓷器各个精美无比,均出自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官窑。在海底由于和外界形成天然的隔绝,这些瓷器都保存的十分完好。但是1986年佳士得拍卖会上,哈彻面对他打捞出数百万个清朝古瓷器,为了卖出更高的价格,他挑出了其中40万件精品后,把其他的瓷器全部砸毁扔掉,中国政府派人交涉试图阻止这次拍卖但是未能成功。最终这批精品瓷器卖出了3000万美元的价格,让他狠狠的发了一笔横财。

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对地中海一条公元7世纪的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的水下考古。水下考古人员不仅需要学习潜水和水下作业的技能还要学习水下文物的研究和保护。

1987年5月,张威和杨林赴荷兰参与水下考古项目,他们一年后的王军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三位水下考古队员。1987年底由国家主导成立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由此中国正式进入水下考古领域。

1988年举办首届水下考古潜水培训班,正式开始培训自己的水下考古队员。

1989年国务院颁布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南海古沉船立项。俞伟超先生命名为南海一号。

1989年11月却日开始正式打捞,但是后来由于资金等问题打捞搁置了。

1999年,香港人陈来发募集资金,再次开始进行考古打捞工作

2001年正式开始勘探。

2001年底大规模展开考古工作

2002年4月22日正式看到水下全船,这是现存的唯一的水下沉船海底影像。

国际上对海底沉船的打捞,首先解体,而后标号出水后在拼装,但是这样影响原生态信息,因为南海一号过于珍贵,考古打捞队决定进行原地打捞,连船带泥几千吨,一起打捞起来,这在当时难以想象,属于全世界首次。

2003年底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这一设想被提出。直到2006年这一方案才正式被认可,并即将开始打捞。从发现到开始进行整体工程打捞,潜入水下的人次达15250人次,潜水总时长达50万小时。

尽管确定了整体打捞的方案,但是施工过程仍然困难重重。这个方案的主题思想时制作上下两层结构的沉箱,上部箱体包裹沉船,下部有斜角切入淤泥。沉箱放置在正确位置后,底梁穿过上层沉箱底部的方口,带着上部沉箱脱离水面,下部沉箱留在海底。施工过程中经历了沉箱难以放置,横梁始终不能穿过方孔等重重困难,最终都一一克服。经过九个月施工,潜入水下的人次达3012人次,潜水总时长达3167小时的努力下,2007年12月,华天龙号起吊船正式把南海一号,带到陆地,并成功安置在专门为他打造的“水晶宫”博物馆中。自此南海一号的文物挖掘和保护工作从海洋转向陆地。

南海一号的成功标志,我国海底文物考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010年在我国召开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展现了中国在水下考古领域的发展和成就,代表了从0到世界前列的卓绝奋斗。

南海一号沉船位置位于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航路繁荣昌盛,往来不止,大批的瓷器远销海外,并带回来了大量的香料。图书馆古籍研究员谢晖发现古书中记载了2000多艘沉船,但是未曾记载的,也未曾发现沉船不只有多少,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下沉船,解密不为人知的水下考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