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工作方法,大家可能会比较喜欢,于具体工作中具体处理方法。
也就是,老板给了你一件大Case,此时,正被大家羡慕的你,脑子里已经被“我该怎么办”给刷屏了。
如何处理这件工作,简直毫无头绪。
现在,你急需要的方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找什么人,怎么分配任务等。
这些详细分解后又落实到实际工作上的具体方法,很难于某一本书中找到。
工作千差万别,哪有那么多具体的对策呢!
那么,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所要介绍的工作方法,不是针对某一件工作,或某一种工作内容,而是你所有工作的统一的解决路径。
一件事情来了,想要知道怎么办?
你得有一个自己的工作节奏。
一套对付任何工作都行之有效的套路。
这就是日本作家小仓广的《做事的常识》。
小仓广: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日本最大人力资源情报公司Recruit公司服务。2003年担任组织人事咨询顾问公司Faithholdings及Faith总研董事长。主要业务是开发主管的领导力,提供企业界独特的咨询顾问服务,以及举力进修研计会等活动。
常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是想偷懒的时候,可以来杯咖啡放松;忙碌起来,也可以呼呼大睡。无论怎样,在你的心里,对于工作的最后结果,是有一个时间与完成度的预估,也就是这件工作具体会做完一个什么样,在心里是有底气的。
这种底气,在别人看来就是你的气场。
而想要到达这样一个有底气的级别,对工作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还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行动计划。
1 不是工作因难,而是目标高大上
在数学史上,曾有一道难题,在长达两千多年历史中,无人给出答案;数学难题的内容: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
两千多年后,这道题被数学家高斯所终结。
当然,当时高斯还不是数学大家,只是一枚正在上大学的小鲜肉。
他做这道题的时候,只以为这是老师留给他的普通数学作业,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解答出来。
后来,在知道这道题的历史地位后,高斯自己就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
因为它被高高供奉在一个无人可企及的地位。
把这道数学题搞掉,肯定就会名扬世界,名垂历史,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目标。
对于当时上大学的高斯来说,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一旦,把所有这些外在因素拿掉,它只是一道数学题。
人人都可以去试着解开它,它的难度反而大大降低了。
由此可见,一项工作,它本身肯定存在某些困难;但是,如果再给它配上一个不太靠谱的目标,老板肯定乐开了花儿,哟!这一下子公司就能赚个几千万,那你可能得哭晕在厕所。
所以,困难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它所设定的那个目标。
可是,要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目标,一通瞎干,肯定也不行。
“过于远大的目标容易让人产生恐惧和压力,如果遇到问题,很容易就慌了手脚。但是,把目标拆成小计划后,你就会发现,原本以为是不可能的任务。其实也没有那么因难。只要找到开始执行的点,即使是大目标也能按部就班地实现。”
那么,想要在大目标的压力下,完成工作的方法:就是把那么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
肉虫子往往都比蚂蚁大几千几万倍,而蚂蚁能吃掉它们,就是把它们一点点分解,一点点运输,最后一点儿一点儿地变成自己的能量。
2 目标要动,心要定
将目标分解以后,接下来的行动就是把一个一个小目标解决掉。
但是,即便就是再小的目标,也有可能会碰到困难。
就拿减肥这件事情来举例。
一个月减掉12斤,可能太过困难。那就分成4个月,每个月减掉3斤。在每一个月减肥的过程中,一日三餐,都有美食的诱惑;而在节食的过程中,最大的不是美食;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怀疑。
我可能减肥成功吗?
我一个月能减掉3斤吗?
这个目标是不是太高啦?
就吃一顿饭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算了,他们那么有毅力的人都没有成功,我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做任何事都一样,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而这些挣扎,最后都可能成为说服自己放弃的理由。”
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不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是努力过程中最大的杀机。
工作稍微有点完不成,或者延迟,相较于外因,我们更习惯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原因,觉得我能力不行,要不然别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怎么就做不到呢。
要不,还是算了,让领导交给别人去做吧。
这个时候,人们的行动与思想,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腿是在向目标迈进,而内心却不停地向后撤退。
这完全就是一个特别拧巴的人;要想最后完成目标,取得成功;他得拧巴成什么样,跟自己较多大的劲儿吧!
其实,不管这个工作难不难,好不好干;问题是,一入职场,是没有退路的。
总不能回家啃老吧?更不能混吃等死吧?
只能放手一搏,全身心地投入去试一试,就算失败,还能咋地。
总比那些,还没有开始就放弃,走到半路又跑回来的人要好吧。
自作怪,白受罪。
所以,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压杆的秤砣,让你能定下来,寻摸着斤两有目标的移动。
3 不要与山头死磕
去年,老公到外地工作,为了让他安心挣银子,无论在他面前还是在我自己内心,我都说,我要努力自己一个人撑起这个家。
到了冬天,儿子感冒发烧,加入流感大军。
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我一个人背着40斤的儿子,楼下排队交费,楼上抽血拍片化验,楼上楼下跑了三趟,大冬天,我汗流浃背,腿软地走不了道儿。
在输液大厅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真是永生难忘的无助。
当时,自己也是真个傻,老公远在外地,可是弟弟就在我们小区附近。我竟然没有想到打电话寻求帮助。
非得一个人扛起家中大小事务。
再后来,如若有紧急事件,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向同事或亲人打电话寻求帮忙。
有时候,在完成工作的目标过程中,就好比要进攻一个山头,正面进攻,难度大,浪费掉的资源多;那么完全可以对进攻这个过程进行修正,可以发动侧面突击战,或是绕到山体背后出其不意的打一战,这都有利于取得成功,且成功率可要比正面直接进攻大很多。
也就是说,随时增加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与不断改变策略,更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当然,这不是狡诈。
而是有效地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完成既定目标。
不想成为败寇,就只能不断地去尝试各种方案。
“把一件事做好的过程,就像是驾驶一架飞机,从起飞到抵达目的地,中途可能会因为气流,天气,仪器故障等因素,不得不一再修正航道,才能让每一位旅客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修正的过程,就是不要一直死磕,需要灵活的时候,就一定要变通。只要最终的目标未变,就好。
4 有工作节奏的人,自带气场
能够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再按着小目标,全身心一体行动去实现;在努力的过程不死磕,及时修正方法策略,能够灵活多变,久而久之,肯定会形成一个自己的工作节奏。
这个工作节奏一旦形成,在处理各项工作内容时,人都不会慌乱,事情一来,就知道怎么办,并且还能取得好的业绩;慢慢地,节奏就会建立起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自信。
有了自信,就会形成气场。
我们每天忙碌在工作中,看到那些升职快的人,总会有些羡慕嫉妒恨。其实,比较工作能力这件事儿,每个人之间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他们可能腿脚快点儿,嘴巴甜点儿。
但是,一个公司的决策者,真正关注的还是员工本身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再不行,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丑罢了。
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看每个人的工作节奏:有没有起点,有没有目标,有没有行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这几个流程你全都靠着自己走下来,就会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工作节奏。就像流行歌曲,虽然,它们都是潮流,都很成功;但是,在节奏上,肯定是大不相同。
无论理论知识有多么丰富,表达有多好,还都得靠自己去试一试,去行动,去实践。
相信,一个独特的工作节奏,会营造出元气满满的气场。
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还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