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互联网之于中医的独特价值 之一 ——互联网前来救驾
中医追求结合诸元,进行整合分析,体会疾病的来龙去脉,顿悟疾病的深层原因,往往能治病求本,药到病除。麻烦就在这儿,如果我们宣扬中医的高明,别人就会把我们领到西医检验科,领到药物研发中心,让我们见识那些精密的仪器,让我们理解那些复杂而精妙的方法,让我们震撼于百年来的医学大进展。再回过头来看中医,就非常寒酸了。
不用被巍峨所恐吓,西医技术只是技术大家族的一个子集,没有全面反应生命特征;西医过分依赖于高精尖的工具,局限于医院,侧重于疾病阶段;技术分解了医学的眼光,整体场景消隐了;工具导向对生命的降维观察,医学执着于物质而看不到生命。这就是西医的策略:宁可损失整体,也要下到具体;宁可丢弃信息,也不要虚妄和模糊;宁可忍受机器的不足,也不要主观发挥。
中医持有相反的策略,要调动主观能动性,以理解生命,协同生命。但中医也只是构建了某种理想,人的本能感知有很多缺陷,疗效往往更低,科学时代无法支撑中医,所以遭受严重打击。
时代在发生悄然转向。在科技这边,机械变革、电力变革、信息化变革、互联网变革都体现了一条恒在规律:从理解外物到理解人,从应对自然界到协同人。现在,工具正从大型转向小型,从专业变得大众,在全面围绕人,和人亲密无间如影随形;以往要求人们靠近,现在要靠近人,以往要求人们如此这般,现在要满足人的需要,在调动人的欲望,在激励人的参与;从看得见的设备变成看不见的小家伙,从硬的变成软的。
生动的例子,是电脑到手机的变迁之旅,虽说两者内质相似,外在的表现大不一样,带给人类的进步更不相同。手机是接下来的生力军,将引发世界发生深刻变化。
这容易理解:以往的模式已经充分挖掘价值,专注于物的,远离人的科技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和人结合,还有广阔空间,一切产品和服务,要获得最大规模的应用,就要转向人,易于人们接纳。这不是创新,是人性的凸显,是传统的复兴。正好符合中医的气质,有利于中医发展。
在医学这边,疾病谱发生变化,内源性慢性病成为主流,很多难题长期不得解决,耗费巨大,导致长期痛苦,呼唤新的应对策略。
在资本和创业者这边,似乎时代机会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能充分体现才智,能获得巨额回报的领域不多了,焦灼的人们聚焦于愈发有限的领域,费尽心思,谋求细节的改动,喧嚣和盲动变得普遍。
其实是被西医隔绝的缘故,生命保全是广阔的领域,现代科技当然能发挥作用,互联网当然有价值,空间巨大,但西医追求精密和深刻,西药阻止了人们的加入。
这就是中医的机会,可激励创业者,制造随身传感器,全面测量身体特征,比如面色、舌苔、脉搏、皮肤质地、饮食状态、精神状态、作息情况、身体的热信号、电磁信号;中医可启示人们开发各式各样的软件系统,诸如面部特征分析系统、健康状态评估系统;中医可激励时代力量,改造生活环境,比如改变马桶而实现对尿便的全天候监测,改造洗脸池实现对口腔分泌物脱落物的监测,测量环境的辐射和各种致病微生物。
基于现代化生产体系,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它们能被大批量低成本地生产制造,扩散到人们可能去到的每个角落,附着到身体的内外表面;借助技术的快速进步,它们会具备自动工作的能力,不需要人们干预,不影响人们,默默无闻地采集身体数据;基于互联网,各种身体状态都不分昼夜地传送到云端,以整合了把握生命状态。
全面围绕身体的网络就在形成,可称作体联网。
西医追求高精尖,缺乏扩展科技到生活的动力,中医不一样,来源于生活,今后的发展也一定要基于生活,所以中医应当因势利导时代力量,改进科学性,扩展中医的空间。我们甚至不让用户因为经济支出而拒绝使用,他的身体是医学新知的来源,是其他病友的借鉴,从这个目标出发,中医要协同创新者,致力于解决拥有成本问题,充分扩展使用人群。
相比西药的疗效,中药显得平和;相比西医的专一,中药更是全向的。中医要在生命处于轻微失衡状态时施加干预,正面或负面的干扰都会制造显著变化。体联网有助于这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对细微状态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施加干预措施。
体联网看似信息化工具,更是互联网成果,它们需要体贴入微,深谙人意,需要手机随身医疗系统的支持,需要和网上医疗平台配合,需要互联思维运作。所以,互联网带来了中医大发展的可能性。
西医就没有这么迫切,它面对的是有病的躯体,人们必须去到医院,要听从各种医学指示,互联网只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