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鲁智深卷》15——鲁智深与鲁迅竟然有如此相似的气质

鲁迅留给后人最宝贵的,也是他生前最大的生命价值体现,不在于他翻译了多少作品,也不在于他创作了多少小说、散文、杂文,而在于他的精神。他的精神是建立在他的“立人”思想基础上的。这个“立人”思想,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的独立,更重要的是指人个体精神的独立。即人的肉体不受压迫,精神不受奴役,是完全自我独立的存在。这个思想是完美的,如果先生的这一思想能够转化为现实,那么大同社会就指日可待了。不过,凡事只要一趋近完美,就会成为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先生的思想只能成为还有些梦想的年轻人永久的梦想。但是,它的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对于人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

鲁迅毕其一生坚持立人思想,追求独立人格,用生命践行他的追求,不受权贵奴役,不向势力低头,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都坚守独立的人格。这种精神,同他坚守的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样宝贵!

梁山上的花和尚鲁智深,同鲁迅先生在思想和追求方面很有些相通之处。当然,鲁智深不能像鲁迅那样明确提出“立人”的思想,但是他却处处在实践着这一思想,用生命捍卫着独立的人格。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救下民女金翠莲,不仅是他反抗奴役和压迫的实践,也是这一人生追求的扩展。不单自身要反抗奴役和压迫,还要出手帮助被奴役和压迫的弱势群体。

他在五台山上醉打山门、大闹文殊院,也是他追求精神独立的一种外化表现。在他看来,参禅打坐、吃斋诵经,是对人肉体和精神的奴役和异化,是不符合佛的真意的。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以,他要打破常规,喝酒、吃肉、打破泥塑的假佛。智真长老是有些修行的,是懂鲁智深的,也是懂佛法真意的。所以,鲁智深闯下大祸之后,他还能说:“虽是如今眼下有些罗唣,后来却成得正果……”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种绿林好汉的气质也正是追求精神独立,反抗奴役压迫的一种体现。鲁迅先生对青年们的帮助与扶持,也很有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意思。比如那篇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帮闲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行径。

最能说明鲁智深对独立人格、精神自由追求的,是他对宋江招安政策的态度。宋公明在菊花大会上提出招安主张时,鲁智深就表明了态度:“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主张受朝廷招安,为国家臣子,并且将这看做是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的好事。鲁智深却不这么看,既入朝廷体制,就要受许多条条框框束缚,就要受许多无端的奴役和压迫。因此,他坚决反对招安。

正是缘于对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独立的执着追求,他在活捉了方腊,立下了不世奇功之后,选择了出家。他圆寂之时留下的一篇颂子也是一个大证见:“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是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今日方知我是我”中的两个“我”,正是鲁智深毕生追求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自我。

不知道鲁迅先生爱读《水浒传》不,会不会喜欢这个数百年前和他思想相同、精神相依、心有灵犀的花和尚?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六卷《鲁智深卷》15——鲁智深与鲁迅竟然有如此相似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