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一些关于个人成长类型的东西。
发现一点是人的思维真的深不可测,当你没有进行察觉时,你会莫名其妙地被很多负面情绪困扰。
念头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觉知领悟出来。
当外界出现某种情况时,会不自觉的给与回应,情绪里掺杂着嫉妒,不安,自责,以及防备等等。
人的本性是排他的,觉得资源是有限,不是一方享受就是另一方享受。
所以我们的人性里面就会出现自私。
为何有些人能做到利他呢?那是因为他们也是通过生活修了大智慧之人。
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首先自我为中心。
所以只要是出现跟我们脑袋里喜恶相关的东西,我们便会价值判断。或者是出现一种莫名的排他。
其中心是人内在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来源你成长历程中出现的资源匮乏,又或者是人类遗传下来的匮乏感。
但人与动物最大差别在于人有思维,也就是人能自我觉察。人有这个功能,但是大多人都失去这个功能或者从来没有开启过,原因在于他们从没有做过自我的探索。
为什么自我探索如此有趣,在于你无时无刻不在应付一个变幻莫测的思维转动模式。
以前总以为不要让脑袋停下来思考,其实想想有时真的是思考太多了,以至于听不到真正的声音。
我们习惯包庇自己的不良思维,选择逃避的方式对待之不良的念头,是因为自我思维上还是出现排他现象。
其实每个人脑袋里出现的念头正是你生活幸福或者悲惨 的直接原因。
或许你会觉得别人怎样,但是当你出现这个念头时,不妨勇敢面对他,觉察他来自哪里,套用《非暴力沟通》里面的“每个不良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也是我们对某些事某些人的看法,只是自己心里欲望的一种直接反射。
喜欢一句话“外在刺激到你的反应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也就是在思维的下面有个意识,意识之光就是我们积极主动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面,才有更多的真善美。
而很多人并没有发现思维下面,存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天地,也就是自我意识。
正如孔子所言“一日三省吾身”但是思维是不认同这样做的,同时也是不喜欢你一日三省的。所以渐渐我们便不爱去反省了。
一个人要去掉自己身上的劣根是有点难,但是这些劣根正是由无数个念头产生的。
所以要想内在丰盈并且喜悦自由的人生,一定要靠背后的那双眼睛,也就是意识之光,时刻觉察并感知自己的念头,动机。
前天看到王阳明的一则典故,发现他是一个觉察力超高的人,难怪他的心学如何盛行。心乃是万事之主宰。
当一个人觉察力高了,那便是开启自我提升的大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