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之青春期、犯罪与预防(21天读书笔记打卡活动第7天)

      继续学习分享《自卑与超越》,今天的主题是青春期、犯罪与预防。

一、青春期

      关键词:“担忧”“对自由不知所措”

      青春期的所有危机都源自对于人生三大任务的准备不足和对自由不知所措。

      青春期的孩子们在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时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这期间,孩子们会努力证明他们不再是小孩,他们长大了,他们想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他们会学着大人吸烟、喝酒、化妆,但除了这些外在的问题,内在的问题更为严重。

      对成年生活准备不足孩子在面对青春期的成年挑战时会惊慌失措,他们对以后能否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在群体中,他们羞涩内敛,更喜欢待在家中一人独处。在工作上,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在情感上,他们与异性相处时表现窘迫,害怕见异性,和异性聊天就会面红耳赤,不知该怎么回答。如此下去,他们陷入越来越深的绝望。

      这样的孩子越是被命令、被劝诫、被批评,就越是反抗。我们越是推动他们,他们越想后退。如果不能给他们以鼓励,所有试图帮助他们的努力都会起到反效果。

      得不到鼓励和引导的孩子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1、被宠坏的孩子:许多青春期的“失败”者都是被溺爱的孩子。他们习惯由父母为他们做好一切的孩子在面对成年责任时尤其困难,仍想被宠着,长大后却发现自己不再是社会的中心,于是感觉生活欺骗了自己,对不起自己,他们变得无所适从。

2、逆转:在需要独自奋斗的时候,一些原来看着前途无量的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失败,而之前看起来资质平庸的孩子开始超过他们。这是因为孩子由于害怕让人失望,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只要得到支持和赞赏,他们就会继续向前,但需要独自奋斗时,他们就会丧失勇气,放弃挑战。而另一些孩子会受到自由的鼓舞,看到实现自己报负的阳光大道,对生活各方面热情洋溢。对这些勇往直前的孩子,独立不是艰难与失败的风险,而是取得成就的机遇。

3、寻求表扬和赞许:被忽视的孩子,在青春期觉得终于能被别人欣赏,他们对赞扬的需求如饥似渴。许多女孩缺乏自信,只有在别人的赞扬和欣赏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很多在家中不被赏识的女孩,开始与人发生性关系。她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成人,也怀抱着终于能得到欣赏,成为他人关注中心的虚荣愿望。

二、犯罪及其预防

      关键词:“合作失败”

      所有罪犯的共性:他们都是胆小鬼,逃避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犯罪分子对他人不感兴趣,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却不足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当合作精神被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消耗殆尽,他们就会去犯罪。

      人们发现,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没有被正确抚育长大,都缺少合作精神。那么什么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1、被溺爱的孩子

      被宠坏的孩子从小获得了过度的关注,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愿花费丝毫努力去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样的孩子丧失了持续努力的能力,他们想成为关注的对象,并总是对外界充满期待,如果找不到达成愿望的捷径,他们就会归罪与他人。

2、多子女家庭中得到关注不够的孩子

      家中有个特别优秀的孩子的话,其他孩子往往生活在阴影之下。优秀的孩子吸引了大部分关注,其他孩子觉得气馁或挫败,于是不愿合作想要竞争,却缺乏自信。他们经常受到批评和责备,自信和勇气不断遭受打击逐渐渐丧失对他人的兴趣,追求方向也越来越偏向于生活无用的一面。

3、偏见

      生理缺陷的孩子、孤儿和私生子,这三类孩子身处逆境,总是遭到社会偏见。他们少有活泼可爱的童年,少有人在乎他们的感情。当身边没有人帮助他们拓展对他人的兴趣时,他们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当我们知道了犯罪分子的共性是“合作失败”后,那么应当如何预防犯罪呢?

      大多数犯罪分子的犯罪生涯都开始于青春期,因此,如果我们能在孩子身上培养期适当的合作意识并拓展他们的社会兴趣,那么犯罪数字就会显著减少。

      合作能力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而家庭中由于溺爱和忽视的存在,往往不能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这时老师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老师最能发现孩子成长阶段的问题,通过与家长合作,往往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老师对孩子的反馈。


      孩子们生长在老师不能打、不能骂、不能说重话的年代有好也有坏,好处是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尊重,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坏处是老师们总被投诉、畏手畏脚,往往降低管教的主动性并丧失对孩子的兴趣,当老师关注度下降时,就很难发现每个孩子成长的弱点。这种情况在初中尤为频发,青春期的孩子们的对抗情绪高涨,最难管教。希望家长们能给与老师们更多的理解,多倾听老师的反馈。当然,对于那种只关心自身利益的老师,还是要联合家长们早点换掉。

      今天是本书分享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经过7天的细读,我在自我认知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也得到了阅读本书的初衷“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答案。那就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让孩子早日懂得“生命,就意味着做贡献”的含义。同时在不同阶段引导他树立不同的、正确的优选目标,帮助孩子早日构建他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卑与超越》之青春期、犯罪与预防(21天读书笔记打卡活动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