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隐公四年(3)得“石蜡”者,得卫国

咱们再巴拉巴拉 隐公三年和四年的事。先放一张我胡歌的照片镇楼,为什么,我仔细分析了下隐公三年,和隐公四年的事。得出一个结论,得石蜡者,得卫国。

  我最最最奇怪的是:隐公四年末尾,忽然冒出来的 宣公,即公子晋,卫宣公。 他一直在邢国,没等到卫国人平定内乱后,被接回来,直接继任君位,是不是很神奇。他什么都没做,甚至史料中都没有提及他的母亲。如果有母国是鲁国、郑国、宋国,我们觉得还能说通。但隐公三年,介绍卫庄公的儿子们,甚至早妖的那个都提及了 ,就是没有提到卫宣公。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卫宣公母家极其卑贱,因此母国支持是不可能的,更不受卫庄公的疼爱。

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我们在换个思路,卫桓公即位前是太子,对吧,在位时间公元前734年—公元前719年,虽然没有提起儿子,但是一定有吧,古来无后为大,特别是帝王;如果真的没有 ,就像莊姜一样被记录在史书中。所以一定有的。

卫国人把公子州吁收拾后 ,子乘父位,应该把卫桓公的儿子推上王位吧。(我后来想了想是不是公子州吁把卫桓公的儿子们都解决了吗?我想了一下应该不是,公子州吁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弑君人,所以公子州吁如果把卫桓公的儿子们也解决了,左传会记录的。)可是最后是卫宣公即位的,那问题来了,卫桓公的儿子们为什么没有继任君位呢? 为什么是卫宣公呢?所有到底是谁把他推到君位上呢。

隐公三年,石厚大人那段话,表面上是劝导卫庄公早立太子,实际上我觉得,石蜡的意思是卫桓公和州吁都不适合当国君,结果是卫庄公没有听。后来石蜡告诉石厚不要与州吁交往,也没听。虽然还是卫桓公即位。但石蜡告老致仕,并不是辞官归隐,从卫桓公即位到被杀,十几年隐忍不发,卫州吁善军事,他无法阻止,只能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卫桓公被杀,他的行事方式有点像大秦帝国中,商鞅变法,老甘龙无法阻止,只能称病在家,但对朝廷还是了如指掌,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隐公四年,卫州吁终于杀了卫桓公,立自己为君。即位后就要巩固君位,安定民心。

首先我觉得卫州吁的策略是没错的,第一迅达打一场胜仗,可以快速安定民心,树立君威。

第二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失败了,那么得到周天子的承认,也可以稳定王位,可惜,被石蜡截胡了。

先说第一种方式:当时宋国、郑国、鲁国算是超级诸侯了。卫国曾经收留过叛逃的公孙滑,所以pass掉郑国。鲁国相当于墙头草,别的诸侯国开战,坐山观虎斗,谁弱就踹谁。就剩宋国了,况且,公子冯与宋殇公为了王位争斗国,最后公子冯叛逃到郑国。有句话说得好,敌人敌人的就是朋友,宋国肯定同意。

咱们来看看卫州吁怎么说的:

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

可以说是相当诚恳谦虚了,我出兵出钱,带小弟,您当领导当指挥,为您报仇雪恨。

宋国理所当然答应了,但是几个国家围攻郑国五天就撤退了,可以说郑庄公很强悍了。

这里我们来黑一下鲁隐公。

话说几个诸侯国围攻郑国,为什么鲁隐公单独问:卫州吁其成乎? 这个时候不是应该问,郑国能胜乎 或者败乎。为什么扯到卫州吁?他们俩个的共同点 是什么  ,都没有被立为太子。鲁隐公此时是摄政。所以卫州吁杀卫桓公,自立为君。鲁隐公看到这种粗暴,大逆不道,极其大胆的方式,是不是也心动了呢? 我觉得众仲看出了他的心思,劝导他州吁没有以德立民,这样不行,后面也证明了,确实失败。

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黑完鲁隐公,我们继续来说卫宣公和石蜡。卫州吁第一种方式失败了,所以只能选择其他方式。此时跟从他的石厚请教浸润朝局多年的父亲 石蜡。

石蜡给的建议时 通过陈国,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我觉得这个策略也没错。问题是州吁刚杀完卫桓公。

州吁和石厚去了陈国,我觉得州吁被冲昏头脑了。卫桓公的母国 ,就是陈国。而且莊姜特别厌恶州吁,他怎么敢屁颠屁颠跑到陈国呢,就算陈国此时不知道 卫桓公是州吁杀得,也得先摸摸自己的脑袋是否结实啊。

石蜡一看 跑到陈国好办啊 ,就等着你跳坑,给陈国写信,告诉陈国,卫桓公就是州吁杀的,请求帮忙处理他俩。陈国也会来事啊 ,抓住他俩,送信到卫国,等他们解决。州吁是右宰丑杀得,但石厚确实管家獳羊肩解决的。按理说,参与弑杀国君,是大罪,自己没权处理。但石蜡却能,我是不是可以推断,石蜡的势力遍及卫国。 而石厚只是家族利益牺牲品。

所以石蜡能决定后面由谁来接人君位,因此就挑选了远在邢国,无权无势,又好色无才的卫宣公。后面不言而喻。

哈哈哈,想到一句话形容石蜡,就用作标题吧。得石蜡者,得天下。

卫州吁泉下有知,是不是也像琅琊榜中的纪王爷一样感慨,原来卫国是他的了。

隐公三年和隐公四年,前面发过文章,文章里面包含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解释,杨伯峻先生出版的是繁体竖排,我把它整理成简体横排,后面继续更新。欢迎大家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左传注——隐公四年(3)得“石蜡”者,得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