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

      这周,我们一起共读了李小墨的《请停止无效社交》。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自媒体“深夜书桌”创立人。她的文章深入浅出,有深度,有态度,深受读者的喜爱。

  《请停止无效社交》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也是挺多的,我就是不愿意承认社交的本质是互惠,觉得互惠这个词会玷污了纯粹的感情,认为真正的感情是不求回报的,是不会想着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的。4年前最好的朋友跟我说:“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如果没有利用价值,那也不能成为朋友。”我很受伤,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真心相交的朋友都可以拿来利用。

    可是现在,朋友之间相互利用却是常态。当你说“我有人脉”的时候,指的就是你有一段可以利用的关系,有一个用得上且用得动的朋友。可谁也不是傻瓜,谁都不愿意被白白利用。为什么这位朋友肯帮你呢?如果不是你当下就出让利益和他交换或者他欠你人情尚未回报,那一定是因为你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用得上的朋友!为什么这位朋友你用得动呢?因为你对他来说也是可用的人脉,你这位朋友希望等到他需要你的时候,他也用得动你。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再不计较的人,潜意识里也藏着一杆秤,暗暗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如果一直是单方面的付出、单方面的索取,互惠的天平发生严重的倾斜,友谊就会不知不觉地无疾而终。我们总说重感情,但在我们心里有分量、无论分离多久都始终把对方当朋友的人,一定是曾经对我们付出很多的人。拿我来说,曾经很多我认为很重要的朋友,如今也已渐渐淡忘,我不想再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他人身上。我应该停止那些无效的社交,去建立更有质量的社交。

    社交的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交对象的质量。我们不能什么人都囊括到朋友圈里来,我们需要花时间考量,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比如人品是否可靠,志趣是否相投,人生是否有交集,在某个层面是否可以互利共赢?我们不能挑选亲人,但我们可以挑选朋友。让不喜欢、不重要的人充斥朋友圈,不过是分散精力、徒增烦恼的无效社交。

    另一个是交往的深度。你必须明白,交换名片和微信,只是有了蜻蜓点水的微弱联系。这只是社交的开始,而不是结果。即使你们之前有过热烈的交谈,没有后续的行动,也只是枉然。止于认识,没有跟进,想仰赖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常而言有效社交要给对方这三个理由:双方初次见面的理由,双方建立联系的理由,双方持续联系的理由。缺少一个初次见面的理由,你想认识的人对你来说可能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举个例子,2019年2月16日,我参加了呼啸成长线下小聚会。从有效社交的理由来看,我能跟这12个人初次见面、建立联系、持续联系是因为我们都加入了呼啸成长会。从社交对象的质量上看,她们都算是志趣相投、人生有交集的人,毕竟我们都是参加了呼啸成长会。12个人都是我第一次见面的,为了加深她们的印象,我特地提出了我头发天生卷的特点,很快让大家记住了我。聚会结束后,我就开始了链接,我找有可能合作的人聊了一下,她同时提出想跟另外一个有共同想法的人也链接起来。于是,我把她们拉进了群聊,动员她们可以在微信群聊一下各自的看法。可不知道是因为她们很忙,还是别的原因,她们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今天,我又找了她们中的其中一个,再次表达想跟她合作一起团购鲜花。晚上,她约我,明天详谈。我深想,既然你有资源和人脉,我有时间,那我就迁就一下你,你说约什么时候就约什么时候,你说约哪就约哪。但是我始终记住一点,跟她就算聊再多也没有用,最终要落到实处,如果我可以跟她把这个培训班开成功,那我们的关系就不止于朋友,而是合伙人了。所以,社交要与目标结合,实现目标的可行计划应该包括有意识地结识那些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人,并主动去跟她产生互动。其实,参加聚会的人的微信我都添加了,但是其他人都是聊了几句之后,就没什么好聊的。所以即使是见过面,聊过微信,没有更深入的链接起来,那参加更多的聚会也是无法扩展人脉的。

    其实,说了那么多,最核心的社交原则还是要坚守的,不管是地位比你高的人还是比你低的人,不管是有求于你的人还是可以帮你的人,不管是你需要的人,还是你不再需要的人,每个交际对象你都必须尊重。只有在这个原则保证之下,才能进行更有效的社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