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

宅在家里这两个月,正是一边感动一边学习的时光。很惭愧没能为疫情做些什么!看书虽好,但总是有点懒。借机会也总结一下:

1、大约就是10本书:

《左传上部》看完,下部快了;

《中国饮食史》;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懂中国农业》,农国子民,算是补了一课;

《汉语四千年》、《汉语史话》,对汉字的形音有个了解;

《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胡适、冯友兰的大作总算看了看;

《大学》、《道德经》、《晏子春秋》》;

《国学讲义》、《中国史学名著--讲》,章太炎、钱穆。

《儒林外史》,再不看,书要生虫。

这里最难的就是《左传》,书是早买了,一直犹豫要不在看,因为春节前刚刚用3个月看完全文言版《汉书》,每晚一卷,比较费时。所以对《左传》有点畏难,白话版太淡、文言版太浓,可手头没有合适的纸质史书,《后汉书》放着想先把西汉再过几本。看隐公那几章,确实头疼,好在后面有白话页,但左传的文言是真好,比史记的文笔还要高超,总算是坚持着,一定看完。

像白放在版的就是基本两天或三天一本。

这些书说实话,一遍就忘了,所以为了以后复习哥查询方便,大部分的书感觉有必要再读的,通过速读和速打,把要点存到网上,相当于读两遍吧。至少现在农业、语言、诸子、历史,比以前的认识更深广了。

2、写文章,大约写了10万字,约15篇文章。

早就有头条号和其它号,但一直为写东西为难。《汉书》看一遍就基本忘完了,正好趁这个时间,边复看边思考边写,总结人物成败、分析史料真假。开始不知道怎私个形式,就以汉书为底,先用文言精写和提炼,重写传记。比如一篇原来两页,给缩成一页,再根据重点,提炼分段小标题,再把感想心得写到开头或最后,只当是锻炼古文写作和阅读分析,结果写了有十篇吧,感觉太费时间,而且头条好像也不太欢迎亮种形式。这两天渐渐不写传记了,只写心得。

白话文太费字费空间,文言文更精练,无论阅读或是写,如有可能,优先选文言文。

即使只写心得,也太费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争议越多的大人物,你不想随别人的看法,想看透字面背后的善恶,就要行行甚至字字去推敲,有时需要几个人物的内容来回比对,比如:项羽坑二十万降卒、屠烧咸阳类似的爆闻是真是假?结果仔细一推敲发现全是假的;萧何、张良到底有没有那么优秀?其实仓们或许没有史书上写打那么秀。也就是打算汉书这样用用力,从中培养一下分析、察人、断事的能力,以后读史可能会和年轻时不一样,希望更深刻和轻松一些,但要少写或不写,太费时间。其实把事情分析的太透不见得好,那会发现世界太复杂,自己太神经,而且作者也神经,读者好像也都神经,一本烂史书,大家都在意淫,强了无数遍。

3、其实24史就是24个师师,真看完了又能怎样?不过是自己自慰或和别人吹吹牛比,你就是再能,能得过那些教授和大师?就是比别人多知道①点,也不能天天说别人这不对那不对吧?最终还是要烂在肚子里,淹在风尘中。这玩意就和逛青楼一样,自己爽就行,不需要张扬。

与其读二十四史,不如读些通史,比如农业、语言、饮食、建筑、思想、文学、民族、民俗等,把这些中国的通史读读可能是更有价值。24史只能叫24朝君臣史,这些语思俗食宅族,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教育在这里是欠费或停机了,大众的历史观太狭隘、在意人了,而真正的事和史遗忘了。

4、总的说,没有白白浪费假期,要说价值,远不如为疫情做点事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