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教学实录有感

4月3日读书打卡

        《草》的教育实录是于老师1986年10月上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受益匪浅!可见教育智慧的芳香是日久弥新的!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的“原”如何理解呢?学生质疑,于是,于老师让学生用“原”组词语,学生说了很多,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然后于老师让学生在这些词语中自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草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字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对字意理解的更深刻了!

        接下来再理解“离离”、“一岁一枯荣”“火烧”的时候,于老师用到了连环画式的画图,借助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表达草的生长状态,枯和荣对比得如此鲜明,理解起来浅显易懂。最后的“春风吹又生”,让学生自己动笔画出无形无色无味的风,更是把罗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那真是妙趣横生!

        在古诗背诵环节,于老师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在妈妈、哥哥、奶奶的角色中穿行,人物特点鲜明,语言幽默又不乏智慧,既肯定了学生,又丰富了学生词汇,真正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应该有诗人的气质。于老师不仅有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还具有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这与他扎实的功底、睿智的思辨和博大的情怀分不开,所以说,这是一节令人拍案叫绝的珍品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草》教学实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