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坚持日更已经二十天了,自我感觉还是有一点小进步的。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能保证每一篇文章都能写出600字以上。点击量也从原来的个位数变成了两位数。
想想参加日更的目的,最根本的不就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吗。日更是给了自己一个无形的监督者,督促自己不要放弃,一直坚持写下去。
二十天以后,参加日更的弊病慢慢显现。首先就是任务感,随着考试的临近,想要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考试上。日更似乎就变成了一把枷锁,在影响我考试的成绩。
为了保住日更达人的光环,我开始复制自己以前的写的文章,甚至都懒得自己再看一遍修改修改。自我复制其实是很好的复盘,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这样功利的情况下,好机会却被浪费了。
另一点就是灵感的缺失,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脑子里总是会蹦出很多的想法。有时候走在路上,想到一个什么电子就能拿出手机随手记下几百字。有时候每天写个三篇文章都没问题。
而在日更的任务感的压力下,有时候一个字也想不出来。一旦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进步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只想着每天完成最基本的三百字。
如此一来,就开始改变了参加日更的初心。参加日更训练,是为了进步,如果进步的效果失去了,每天只是为了做任务,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了。
如此一来,真的需要想一个应对的办法。放弃那所谓的光环。放弃每天更新内容,但是不放弃每天的写作。
该写的还是要写,但是不再图完成任务。如果今天没写好,应该留下明天继续,争取花费的时间与输出的质量成正比。
把速度慢下来,不再限制自己每天必须输出一篇文章。应该要求自己,今天写出的东西比昨天更好,今天没有做到的事,争取明天可以做到。
写出的东西毕竟是要发出来,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对读者负责。哪怕点击量是1,我们也应该对得起那一个点开我文章的人。
下一步,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一个必备的循环再输出。读书-笔记-整理-自己的感想-修改-发表。这样的一个大循环下来,日更恐怕做不到了,但是能保证每一次循环都有进步,我觉得更重要。
输出文章,从日周期改为书周期。不是一本书一个周期,而是一次灵感一个周期。
看书,看伙伴们的文章,评价,慢慢总结出自己的思路。出来一个思路就是一个灵感,写好一个灵感就是一个周期。
最近在看《极简力》这本书,书的开头说的就是让生活过得简单一些,不要什么都想要。
很赞同这个观点,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也不可能得到每一件想要的东西,还是应该有所取舍。
决定这样做,其实就是舍掉了日更,取得了放松和每天一点点的进步。
放弃日更,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