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进渠心得体会

太行山上有一条红旗渠,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几年,去红旗渠参观学习和看风景的人越来越多了。当潮水般的拜谒者在那峰峦与沟壑之间寻寻觅觅、追踪探源的时候,蓦然间发现在红旗渠的旁边,竟然还盘卧着另外一条被称为“红旗渠姊妹”的大渠——跃进渠。

在跃进渠展馆的门壁上,人们可以看到用花岗岩镌刻的《跃进渠简介》:

跃进渠,开源于林州古城西崭下的浊漳河,是安阳县10万民工苦干10年建成的。人们凿穿了320座山峰,跨越400多条沟涧,打通了149条隧洞,建造桥、闸、涵、渡槽572座,连接库塘807座,干渠长147公里,全长近千公里,总工程量1008万立方米,投工3818万个,蓄水能力4600余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余万亩,被命名为全国大型灌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阳市廉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一串惊人的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山与水的代际之恋

太行山,八百里,起于幽燕,伏于黄河,横亘中原大地,被称为“天下脊骨”。是的,这架中国龙的脊梁上,压着长城和那么多雄关险隘,承载了太多的家国之重。安阳县西部数千户山民的家园便散落在这大山东麓的皱褶之中。土薄石厚,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便是上苍对数十万山民的馈赠。千百年来,人们看着天的脸色吃饭。平常年景,村民们要翻山过岭徒步几里、十几里去挑水,为了吃水活命每天需要耗费半天的辛苦。“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人死”,单就用水,便掂量了人们生活的质量。遇上旱年,井塘干涸,田禾枯死,倾村举家外出逃荒要饭,走不动的老弱残病只能等死。

漳河水,源于太行山深处,回旋于晋冀豫之间。漳河与太行山肌肤相触,却无缘交融相济。山峰摩云,仰天长啸,漳水空流,日夜悲吟,山上大旱,山下泛滥。狂躁的漳河水动辄决堤裂岸,民庐漂没,良田汪洋,沿岸民众徒叹奈何!

艰难孕育辉煌

在大山与长河面前,人显得渺小,但也见证着伟大。艰难困苦,让人望而却步,但也砺人心志,孕育辉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物质力量的短板只能以精神力量来弥补,而安阳人民恰恰不缺乏精神的坚毅。

首先是人力的聚合,这是决定工程成败的要素。10万民工,来自全县24个公社,但一半以上的东部公社压根就不能从渠水中受益。难以想象,那些明知渠水流不到自家门前的东乡民众是秉持着怎样一种精神,心甘情愿到西山无私奉献的。到渠上干活,成了一种最体面的事,人们争着抢着上渠,10万人,拆散为单一的个体,也许微不足道,如果结成了一个整体,便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危难之际见真章

最能考验人的还不是劳动量强度大或生活的清苦,而是险山恶水对生命的威胁。死神每时每刻都在身边游荡,说不定哪一天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抗争中,安阳人民拼上了性命。说是修渠,毋宁说是一场战争,一场人民战争。

开挖渠槽需要爆破,千百年风雨侵蚀和爆破的震动在山崖石崭上留下的松动岩石要排除,便催生了除险队、爆破队这两支“劲旅”。一个要飞岩走壁,在刀尖上舞蹈;一个要拎着炸药冲锋陷阵,那都是与死神搏命的行当啊。所以说,凡是能加入这两支队伍的,个个都是在阎王爷那里挂了号的勇士。

像这样的勇士,工地上何止万千。跃进渠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108位英雄的名字,还有500多位伤残民工,何姓何名,乡关何处,人们已难以记得清楚。每位烈士的抚恤金仅有300多元,伤残民工的待遇也不过在生产队记上一个劳动力的工分。然而,时至今日,他们的家人没一个找过政府的麻烦。哥哥姐姐死伤了,弟弟妹妹顶上;父亲死伤了,儿子女儿接着干。从古至今谁曾见过这种前仆后继的悲壮、坚韧与决绝?跃进渠见证了一个个平凡的人被锤炼成英雄的全过程。这类传奇之所以能够出现在新中国的年轮里,一定有个共同的信念支撑在人们心里。

众人积聚大智慧

“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敢想敢干”,绝不意味着要蛮干,而这恰恰是跃进渠修建成功的秘诀。单说渠线的设计与规划,就做过多次修改。当今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容许改动如此宏大工程的既定设计与规划吧!但跃进渠工程却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跃进渠开工伊始,指挥部便成立了由干部、技术员、民工组成的“三结合选线小组”,专门搜集和研讨渠线校正的建议。这绝对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创举了。有人说,跃进渠要完全照着红旗渠的结构样式来修:先绕山开出路一样的渠底,在边上垒上渠墙便可以通水了。但又有人主张,在渠道平面上再向下挖一米多深的槽沟,然后垒砌较矮的渠墙,让渠槽与山岩结为一体,则更坚固更抗山洪的冲击。指挥部采纳了第二种方案。又有民工提议:渠线无须绕那么多山头,有些地方可以钻山打洞取直渠线,既缩短渠长,少占土地和山林,避免洪水冲刷或风雨侵蚀,又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指挥部欣然接受。东方红渡槽那段渠线,按选线小组的建议东移后,不但缩短了渠程,而且增多受益面积几千亩。博采众议,察纳雅言,众人的智慧转化成了巨大的财富。

永恒的丰碑

1977年,跃进渠终于全线通水了。漳河里的水一旦涌进了渠槽,就再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河水了。没有了狂野,没有了散漫,倒像有了灵性,有了使命和纪律。一波接一波的渠水拥挤着,流向了村庄、田园、工厂、库塘,依照着江南水乡的模样,将灰蒙蒙的山川大地染了个漫野碧透,在太行山雄浑豪放的气质里注入了一种柔和婉约的风韵。不过,这只是跃进渠功用的一个表层,更深层的价值则深藏在人们的心底,潜移默化着人格与风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像一缕精魂弥漫在安阳大地,也像一座丰碑竖立在了太行山上。这座丰碑还是一个千年不朽的证据,能证明许多对人类有意义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跃进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