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论语63天

【原文】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翻译】孔子说:“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有感】

小学阶段,我们希望孩子写得作文,多一点修饰修辞,感觉写得多就是会写文章,可是等到了年纪大一些,发现那些辞藻华丽的文章,很不愿意看,总觉得有些矫情,哈哈……说话也是一样,如果能够用一个字就能表达清楚,就不要用两个字,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感谢孔夫子教诲!

【原文】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xiàng)师之道也。”

【翻译】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边,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告辞后,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乐师言谈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有感】

帮助他人,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要做出样子给谁看的。真正能够帮助他人的人,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懂得换位思考,这也是高情商的表现吧!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⑧,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

①颛(zhuān)臾(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见于:被接见。

③无乃:岂不是。尔是过:责备你。“过"用作动词,表示责备。“是"用于颠倒动宾之间,无义。

④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⑤为: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这里表诘问语气

⑥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⑦相(xiàng):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⑧兕(sì):雌性犀牛。

⑨费(bì):季氏的采邑。今山东费县,现普遍读fèi。

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据俞樾《群经平议》。

⑪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翻译】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孔子说:“冉求!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有感】孔子能够通过一件事的表象看到本质,厉害啊!我们做事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蒙蔽了双眼!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读论语6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