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会做做错题的探索发人深省
以非外初身份考进外高,这一度让我、爸爸妈妈喜不自禁。
随后的学习归于平淡,高中的生活要紧不慢,我的成绩一如初中时忽高忽低:好的时候年级前十,触底就是年级前100名。每每这时,我总是在心里祈盼,祈盼着高考也能够像中考一样如愿以偿。
高三一连串的考试,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下滑,把我从美梦中彻底惊醒,我感到迷茫、惶恐,同时也有很多的不甘和不解。
都说雨齐老师的试卷分析很神奇,果不其然。
我的物理第一个失分点是一道选择题,-5分,会做做错的。
雨齐老师问:“你会做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师评讲后你如何处理这一道题呢?”
我真的不记得自己怎么做的,老师评讲的时候一句话带过,我也真的不知道做错的原因是什么,我按时整理错题集了。
在老师的问话面前我意识到自己有一些紧张,心里暗想幸亏我有一个好习惯。
“你不记得怎么做的是否意味着你做这道题时候是不假思索?”
我感觉到汗从背心冒出来,想起老师上次说到的我们每天的行为有95%的是无意识自动运作。
“这道题老师一句话带过没有评讲,为什么呢?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没有想到去弄明白?假如不清楚,会不会下次遇到类似题继续出错呢?还有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做错题集的?”
老师表情和悦,语言轻缓,我听到却犹如炸雷在耳边响起:为什么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这样问过自己?老师不讲意味着这题太简单,可是我做错了,我却没有替自己的错误负责,去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在妈妈的要求下,我坚持做错题集,每次也只是在老师的评讲后把错题再正确的做一遍,并没有思考我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下次如何规避,我有些明白很多整理过的错题一错再错的原因了,正如老师所说,那些固有的神经回路没有被打破,他们在自动运作。
老师看出了我的不自然,鼓励我表达出来,想起初中和高中的几次成绩的大起大落,我忍不住问到:
“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做题我是不假思索的,有思路就做的出来,没有思路的我就觉得题目不对路子束手无策直接放弃?为什么考试结束后我完全想不起来我是如何做题的?为什么面对错题我只想到重做一遍,却想不到要去找原因找对策呢?”
“你的学习接受能力一定很强!”我点点头,的确,我从不预习,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正确率很高。
“只是你平时学习一定是没有总结整理归纳的习惯的!”我滴神哈,我除了点头就是点头。“您怎么看出来的呢?”
老师呵呵一乐,“简单呀,你做题时凭灵感,没有思考自然是没有印刻的,我也很好奇你这么聪明,你的深度思考力跑到哪里去了呢?每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好奇宝宝,他们的头脑里可不止十万个为什么呢?只不过,这些小问号用进废退,你想一想在你成长中谁阻止了你的思考呢?”
爸爸妈妈一直忙,从小陪伴我的是外婆,学习和生活,外婆对我可谓呵护备至,我想到的没有想到的外婆都会给我安排好,我还记得初三的暑假外婆去世时我的那种被抛弃的强烈感觉……
哦对,初一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无依无靠,那时候外婆患癌症隔三差四的住院,爸爸妈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外婆,在感觉到自由的同时也感觉到迷茫,我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就是从初一后。
我也意识到,过惯了外婆身边安逸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确实是遇到问题就不想思考,觉得特麻烦。
在老师的注视下,我似乎看到我和妈妈的一些共同点,妈妈也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去解决,搁着回避,最终这些问题会重复再三的出现生活里,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然后就给生活造成更大更多的麻烦。爸爸妈妈为此可没有少吵架。
想到爸爸妈妈吵架的画面,我有些不寒而栗,是的,正如雨齐老师说的:
“爸爸妈妈是现在的样子是有他们的原因的,我比爸爸妈妈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自己和成长自己,我比爸爸妈妈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些自动触发的无意识看到了就丧失了控制我人生的机会”
……
五分的一个错题,让我看到了自己很多需要改进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1、平时满足于听讲能够听懂,作业能够顺利完成,完全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整体全面的梳理;也正因为如此,考试多采用灵感做题法,过于依赖记忆,时间长很多的知识遗忘,只要想不起来就无计可施,高三题型变幻莫测,面对试题常常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
2、反思自己的学习流于形式,几乎没有深度思考,看起来时间用在学习上,效率却非常低下。正如老师所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3、错题集并非把题目重新做一遍,而是找出失分的习惯性模式和可操作性的得分策略,通过这样的过程形成新的神经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