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件事,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孩子就是孩子,成人就是成人,成人天然就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只要他人格还算正常,他就有这个能力。

先分享两件事。

01 下图是一位妈妈给孩子制定的暑假学习计划

这张排得密密麻麻的暑假日程表,引来网友热议。

有人说:“这才一个孩子,生了二胎怎么办?看了可以避孕~”有人说:“赶紧收藏、转发,可以借鉴!让孩子一天都不浪费!”有人说:“暑假就应该让孩子做他喜欢的,这种望子成龙的家长也是奇葩!”有人说:“看完崩溃。”

是的,一年一度的 “晒娃的暑假日程表” 又上演了。

小松认为,家长为孩子制定暑假计划是有必要的。

只是家长在制定暑假计划的时候,别忘了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进来。因为自己参加制定的计划,孩子执行起来也会更有干劲。

暑假利用不好,真会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被别人甩掉一截;暑假利用好了,就是弯道超车、会是孩子的变形季。

02 “孩子哭得厉害,不愿意上幼儿园"

刚在幼儿园工作时,经常会有爸爸妈妈向我反馈:孩子不喜欢来幼儿园。

我听了就很着急,和老师们一起反省:是不是教学方式不对?是不是生活照顾不够细致?是不是课程让孩子不感兴趣?

总之,孩子不喜欢来幼儿园,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够好?

最后发现不管怎么改变,总有愿来的、和不愿来的。而不愿来的,就那么几个。

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是,班上有孩子是住校寄读的,每周回家一次,不哭;有个孩子是走读的,他每天都回家,早上和妈妈分别时还是要大哭一场。

后来我就明白了,孩子愿不愿意来主要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家里要求严格,孩子就“自觉”地来上学;家里太松散,父母信心不坚定,孩子就不愿来。

所以后来新的孩子入园时,我都预先给家长说,不要以孩子愿不愿来上学来判断学校的好坏,来不来上学是家长的问题,到了学校能不能学好才是学校的问题。

1. 一味指望孩子“自觉”,是不切实际的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孩子快乐最重要!

孩子喜欢什么就教什么,孩子不喜欢什么就不教。孩子喜欢这样教,就这样教;孩子喜欢那样教,就那样教。

孩子不要学习经典,就束之高阁,孩子不喜欢教师管束,就放任自流?

孩子最喜欢的莫过吃喝玩乐了吧,难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天天吃喝玩乐?

孩子快乐就好,不知道害了多少家庭和孩子。

为什么?因为它不符合人性,不了解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而且你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觉。

小孩子就像个小动物,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缺乏理性和意志力,我这么说并没有歧视儿童的意思,因为我的孩子也才不过一个6岁多的孩子,同样需要我的陪伴与监督。

人的本性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吃喝拉撒是本能,恐惧害怕是本能,而游戏又是儿童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所以很多孩子玩乐是很“自觉”的,但不能自觉的学习。

因为动物性的表现是本能,毫不费力。

人性的表现却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的,要成人引导养成习惯,吃点苦头才能慢慢形成。

因此,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至少也要十五六岁才能初步建立。

在此之前,孩子很难自觉学习,都需要成人的陪伴、督导和管束。孔子“十有五而至于学”,十五岁可以看作孔子自觉性的初步建立,从此他才能够自主学习。

2. 怎样引导孩子学习自觉?这一点很关键

微信后台有不少家长给小松留言,说孩子学习不自觉、不主动。其实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没有制定目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对于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水平、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

◆ 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占人数的3%

这3%的人25年来一直为着目标努力,最后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 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占人数的10%

这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管等;

◆ 有比较模糊的目标:占人数的60%

这些人几乎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能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是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

◆ 基本没有目标:这类人占27%

而这些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常常失业,依靠社会救济,经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目标能为我们指明方向和提供动力,即便有时我们需要对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但那些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也一定会留下痕迹。

3. 给孩子制定目标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① 跳一跳,够得着

和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合理,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不能太容易,也不能过于困难。

如果太简单,孩子不需要付出努力,目标就失去了意义;相反,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孩子会失去信心,产生挫败感,不愿意再去努力。

这就像销售做业绩一样,如果每个月的业绩差不多都是5万,这时候定一个6万的目标,大家会愿意加把油冲一冲。但是如果定成10万,可能大家就会想,反正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干脆就这样吧。

那些合理的、可达到的目标更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② 目标要明确

经常会听到爸爸妈妈跟孩子说,"等你学习进步了就出去旅游、吃大餐、买IPAD......"

那到底什么叫学习进步了呢?语文高了20分,数学退步了10分,算不算进步?进步多少才能获得奖励呢?进步1个名次算吗?还是要进入全班前几?

所以说目标需要定得简单明确,比如月考总成绩排名进步5个名次、每天的书包自己整理并且保证不落东西、养成写完作业再玩的好习惯等等。

③ 跟自己的过去比,而不是和别人比

要说谁家的孩子最讨厌,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自家孩子的目标,这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劣势,有自己的独特性,过多的横向比较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激励的效果。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呢?在和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以孩子的过去为参照点就可以了,不要盲目和别人比较。

孩子是天真的,可爱的,但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并不是人类理想的生命状态。人类理想的生命状态是经历了无数人世风雨的磨炼、还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所以,今天的父母师长们,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那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师长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

这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孩子就是这样,他需要大人的管束,他必须在大人的管束下才能成长。

孩子就是孩子,成人就是成人,成人天然就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只要他人格还算正常,他就有这个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这件事,不要指望孩子“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