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人⑥多利器⑦,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老子说:“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以圣人说:我用以民为本的方法领导人民,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教化。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守规矩。我不给人民添麻烦,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富足。我不欲壑难填,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纯朴起来。

违背大道,终将覆灭:秦始皇的暴政是众所周知的,在秦朝如果有人要出门,家人总是要叮嘱:“千万不要犯法,如果你犯了法,全家人都要受牵连。”暴政之下,民不聊生,所以到处都群起反秦,很快就覆灭了。

顺应大道,国富民强:汉朝采用黄老无为而制的方法治理国家,天下很快五谷丰登,人民富足起来。如果有人要出门,家人总是要叮嘱:“千万不要犯法,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人民自然教化,国富民强。

两个朝代的统治方法截然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充分说明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重要性。

人民的思维多利器(尖酸刻薄,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好斗蛮干,针锋相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国家滋生昏乱。(滋生"非德")

"思维"是官长,是管理人员,颁布的法令太多太杂太乱,人民无可适从,步步惊心,所以偷偷作为的人就多起来了。(心生多想,"非德"逼出,民生痛苦,在心中呼唤"德")

“利器”可能指武器,也可能指治国机会。例如多位墨西哥市长被毒贩杀死,民多利器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百姓的境界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无论其掌握“武器”还是“治国机会”,都会带来沉重灾难,造成“邦家滋昏”的后果。


人如果拥有聪明,掌握技巧,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会把人生浪费在稀奇古怪、无聊事物上面,即“奇物滋起”。

法律越细致,繁琐,人可能违法的机会就越多,另一方面逃脱法律制裁的机会也越多,所以“盗贼多有”。

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个人内心思想的修炼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进化、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

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主观臆断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高,而且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反,在许多时候,人们反而觉得比以前更不幸福,更不快乐。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现代社会以其多姿多彩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诱惑,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但人们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的能力又是有限的,于是导致人们内心的无尽痛苦和烦恼。实际上,根据道学的观点,人生的一切痛苦和烦恼皆源于人的有为。人不愿意按自然的秩序去生活,不满足于既有的自然状态,而总是试图按自身的愿望和他人的要求去改造生活,并自认为这样才会使生活更美好。殊不知,这种对自然的生活秩序的破坏,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人造成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呢?道学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无为而治。因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是超越自然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而是自然的需求和欲望满足,必然是符合道的规律的自然无为状态。对人来说,要达到自然无为,首先就是要使人的精神意识进入虚静状态。因为人之有为皆因欲念而起。欲念一起则心动,心动则意动,意动则神动,神动则气动,气动则形动,形、气、神动则必然神驰于外,气散于中,精耗于内,健康为之受伤。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如果人贪图感官的享乐,使精神意识随五官而驰散于外,欲念妄想致心神不宁,人的身体就会受到损害。要防止这种局面的发生惟一法,这就是虚其心,静其神。心虚则欲望不起,神静则念头不生,心清神静,根本坚固,形神相亲,则能长生久视。如此这般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