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命》读后感——回忆

20210403

在读梁晓声的《我和我的命》。

将普通人的故事,写成书,难,写成很吸引人的书,更难。

梁晓声把难事,做成了,真的跟不简单。

没有像别的小说,想写一串串感悟,而是,想到了一个人。

跟小说里的“我”一样,2002年,我也在深圳,为什么觉得《我和我的命》很熟悉,因为里面的很多事,至少看到一半,我就看到了很多似成相识的往事,心有点堵,因为,曾经的自己,活得是那么傻愣,那么愚笨。连带着,回忆都是苦涩的。

那个人,我忘记了她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我们都叫她梅姐。

那年,我二十左右,她三十多岁。

我们住同一间宿舍。七八个人,上下铺那种。

我们是在一家电子厂上班,生产出口欧美的电子游戏机厂。好几万人的大厂,厂里规模大,分新旧两厂区。

我在新厂,她在旧厂,如果不是有缘,同住了一间宿舍,我是没有可能认识梅姐的。

我入厂后的第二天,搬进宿舍。

一住进宿舍,我便马上见识到了,新人的无奈。

一个宿舍,总会有倚老卖老,让你过得不愉快,啥事都喜欢让你受点气的老油条。

比如,你晒衣服,会有人嫌你没拧干,滴滴答答往下掉水。刚进厕所,便有人敲门,喊“快点!”调再低声音听收音机,也会有人嫌你吵……

这些事,梅姐都不会做。

她总是笑呵呵,温温柔柔,对我这种新人,她像妹妹般看待。

她会告诉我,哪的早餐好吃,划算。也会告诉我夜里几点得回来,再几点会关灯。见我爱看书,她也会告诉我,哪有书店,哪有图书馆。放假时,会带我和同宿舍另一个比我晚来几天的小姑娘,一起逛街。

无依无靠独自一人成为深圳“打工妹”的我,内心是孤寂徬彷的,梅姐,是我那时候,一个亲密的依靠。

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我竟然忘记了梅姐具体是哪里人,好像是甘肃一带的,反正离深圳很远很远。

像大部分远离家乡,到深圳打工的异乡人一样,她和她的老公,来到深圳,也是为了给留守在老家的孩子老人,多挣几个钱。

她和她老公不在一个厂子,她老公比她挣得多,但是比较累。三十多岁的他们,打算再挣几年钱,回家做点小本买卖。

那个时候的我,不懂得什么亲子关系,留守儿童,更不懂得夫妻关系,经营家庭。

所以很多梅姐跟我说的家庭琐事,我都忘记了。只记得她们有一个儿子,挺乖的。她和老公关系挺好的。

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想过恋爱,成家,生小孩,当妈妈。我只是在头脑发热的畅想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至于未来可不可期,谁又能知道呢?

年轻时,应该没几个年轻人,不是怀抱着热忱,带着憧憬,奔向未来的。

现实生活中,因为梅姐,我在厂里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稳定,同宿舍的人,知道我的脾气后,对我也客客气气的,不再那么横。我自己也越来越能照顾好自己,对周围的一切也越来越熟悉,少了很多陌生和畏惧感。

这一切,我都很感谢梅姐,我希望她能满足心愿,和老公存够钱,回老家,一家团聚的过好日子。

那是一个下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下班后的下午。

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吃饭,回宿舍。

刚走到宿舍楼下,就看到了梅姐。

她在等我,她没有笑,她哭了,却又在强忍着,不让自己哭。

她头发凌乱,她憔悴不堪,她的样子,吓了我一大跳。

那天,她告诉我的事,我记到现在。

那天早上,她老公被晨跑的人发现,猝死在深圳某个公园的长椅上。

警察在他身上没找到证件,调查了半天,才联系上她,她去认了尸,她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我被吓懵了,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真的无法体会到,梅姐的心情。我忘记了我和她的对话,也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安慰她的。我只记得,她真的很伤心,非常伤心。

现在想想,用悲痛欲绝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

猝死的原因,不知道。

死之前,半句话都没留下,人就没了。

梅姐辞职了,带着老公的骨灰,回了老家。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BP机也还不流行,只是有固定电话和通信地址。

我和梅姐后来通过多少次信,我忘了,怎么就断了联系,我也忘了。

世间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头脑总是会慢慢淡忘。

不会遗忘的记忆力,人无法承受,会遗忘的记忆力,又那么的让人觉得无情。

天各一方,又失去联系的梅姐和我,不管我们情不情愿,时间都在继续往前走,岁月都在催我们老。

读着《我和我的命》,想起了梅姐,真心祝愿她,好人一生平安,祝她和她的家人,幸福安康。

而我,总在告诫自己,不要太苛求,活着的每一天,都该和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品味生活的好,放过生活的苦。

普通的幸福,都是奢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我的命》读后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