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所谓女中尧舜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下

作者:史遇春

(接上文)

有一天,皇帝在召见杨士奇时对他说:

“皇太后在谒陵回来之后,曾经说到,你们这些人,处理政务很是熟习。太后说,张辅虽然是武臣,但是他通达大义;蹇义为人厚重小心,因思虑过多而稍嫌优柔寡断;您有担当,为人正直,说起话来,绝不避情,不惧触忤,就是因为这样,先帝虽然多次对您的论议很不高兴,但是,最终还是按照您的建议处理政务,这主要是因为,您的建议不会败事。还有三件事情的处理,当日先帝一直后悔没有听从您的意见。”

另外,皇太后对于自己娘家的亲人,她要求非常严格。即便是她的弟弟张升非常淳厚谨慎,太后仍然不容许他参与讨论议定国家的政事。

明英宗(朱祁镇)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即位后,尊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

明宣宗在38岁时崩逝,明英宗登基,其时,朱祁镇年仅9岁。

其实,早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朱祁镇出生四个月时,他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尽管如此,朱瞻基死后,宫中还是议论纷纷,讹传朝廷要召襄王来即皇帝位。这位襄王,就是襄宪王朱瞻墡,朱高炽第五子,生母即诚孝皇后张氏。

听到传言之后,为了稳定众心,太后指示召见诸位在朝大臣会集乾清宫。当时,太后指着太子朱祁镇哭泣道:

“这就是新天子!”

群臣听言,跪地山呼万岁。

于是,那些虚浮无椐的传言才得以止息。

猜想,所谓的讹传,并不见得就是空穴来风,人心难测,宫廷复杂,权力争斗暗潮汹涌,关于襄王接位的传言,是否是有心人私下运作、放话带风向也未可知。

因为新天子年幼,就有大臣提议,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说:

“不能破坏祖宗的法度!当务之急,是全部罢除一切并不紧要的繁冗事务。”

此后,太皇太后时时劝勉皇帝要潜心向学、要将政务委任给朝廷的股肱大臣处置办理。

就是因为这样,虽然宦官王振很受皇帝宠信了,但是,因为有太皇太后在,所以,一直到太皇太后去世,王振都不敢专擅国家的大政。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崩逝。

在太皇太后病重的时候,她曾召杨士奇、杨溥入内,让中官询问他们,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理。

当时,杨士奇回覆三事:

一是说建庶人(当指建文帝朱允炆)虽然已经亡故,但是,还是应当修撰其实录;

二是说,太宗(即朱棣,后谥成组)曾下诏,凡是有人收纳方孝孺等人的遗世之作,均处以死刑,这个禁令应当解除;

第三条还没来得及上奏,太皇太后就崩逝了。

太皇太后遗诏,勉励大臣要尽力辅佐皇帝,惇行仁政,其言辞谆厚笃实。

太皇太后去世后,明英宗上太皇太后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合葬于明仁宗献陵,祔太庙。

关于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明人何孟春在其所著的《馀冬序录》卷一《内篇》也有载记,虽内容与正史稍有不协,但作为参考资料,也可一读。

何孟春曾经这样记述:

明英宗刚即位时,年龄幼小,所以,朝廷的大政,多承张太皇太后指示裁夺。

话说,曾经有一次,太皇太后御临便殿(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当时的执政大臣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濙,承接圣旨,入朝议事。诸大臣进入便殿之后,看见太皇太后左右的女官佩戴刀剑,侍卫在太皇太后身边,凛然生威。明英宗东向而立,英国公等人西向在下站立。太皇太后召问诸臣,每人均有奖励之辞。等说到杨溥时,太皇太后叹息道:

“先皇帝曾经称扬卿忠直,没想到,今天还能在此相见!”(由此或可知,明宣宗一朝,太后张氏并无出面干政之事。根据上文可知,那时,太后虽接见过大臣,仅是礼节性动作,聊表慰劳之意,未及朝政之事。)

当日,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在南京监国,其时,朱棣宠爱汉庶人朱高煦,心中有以朱高煦取代朱高炽为太子的想法。杨溥为翰林学士、东宫属官,曾经切谏。朱棣以迎驾迟缓事,将杨溥等人下狱,关押十年之久。朱高炽即帝位,杨溥始得出狱。出狱之后不数月,杨溥便升任大学士。所以,太皇太后有此一说。

言罢,太皇太后回头对明英宗说:

“这五个人,是先朝简选,辅佐皇帝的。以后有所行事,一定先要和他们商议,如果不是这五位所赞成的事务,不可以推行。”

明英宗受命。

不一会儿,太皇太后传令,宣太监王振进见。

王振到达之后,俯伏在地。

太皇太后脸色立即大变,大声说到:

“你侍奉跟从皇帝居多,行事多违反法度,今当赐死!”

太皇太后说完,身边的女官将兵刃加在王振的脖颈之上。

明英宗见状,跪地为王振求情。诸大臣也马上跪地一起请求。

太皇太后说:

“皇帝年龄幼小,哪里知道这类人祸害家国的很多。今天,我可以看在皇帝和大臣的份上留王振一命。但是,王振,你要记得,今后你不得干预国事。”

说完后,太后准备起驾,诏示明英宗,赐英国公等人酒食饭菜,随后离开。

为此,何孟春感叹说:

呜呼,太皇太后正所谓女中尧舜啊!

从明宣宗宣德开始到明英宗正统中期,前后约二十年间,天下治理清平,多赖太后母仪天下之力。

太皇太后崩逝之后,杨溥在乡人面前提及她时,曾感极涕零。此时,二杨(杨荣、杨士奇)已经去世,杨溥也已经老病,独木难支,朝政紊乱,他的感泣,也是伤怀时事。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土木之祸,其实,就是王振主导的。

当日,王振引导明英宗北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陷入包围,遭遇惨败(即“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军二十余万人伤者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员死伤数十人,马匹损失二十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

时人因而怀念“三杨”,认为如果他们还在,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但是,后起者却争相揭露他们的短处,认为由于他们违心执行中旨,终于酿成了宦官为患的祸害。

所谓女中尧舜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的事情,至此,已经说完。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 明·何孟春《馀冬序录》卷一《内篇》

2.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仁宗诚孝皇后张氏传》

3. 《明史》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何孟春传》

4. 《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职官三》

5. 《明史》卷三百·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张麟传》

6. 《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谢缙传》

(全文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所谓女中尧舜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