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一个操作(模板方法)的基本组合与控制流程,将一些步骤(抽象方法)推迟到子类中,在使用时调用不同的子类,就可以达到不改变一个操作的基本流程情况下,即可修改其中的某些特定步骤。这种设计方式将特定步骤的具体实现与操作流程分离开来,实现了代码的复用和扩展,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public class Demo1_Template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 = 0; i < 1000000; i++) {
			System.out.println("x");
		}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 - start);*/
		Demo d = new Demo();
		System.out.println(d.getTime());
	}

}

abstract class GetTime {
	public final long getTime() {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code();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eturn end - start;
	}

	public abstract void code();
}

class Demo extends GetTi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de() {
		int i = 0;
		while(i < 100000) {
			System.out.println("x");
			i++;
		}
	}
}

优点

(1)封装不变部分,扩展可变部分。模板方法模式将可变的部分封装在抽象方法中,不变的部分封装在基本方法中。这使得子类可以根据需求对可变部分进行扩展,而不变部分仍然保持不变。
(2)避免重复代码,抽象类中包含的基本方法可以避免子类重复实现相同的代码逻辑。
更好的扩展性,由于具体实现由子类来完成,因此可以方便地扩展新的功能或变更实现方式,同时不影响模板方法本身。

缺点
(1)类多,由于每个算法都需要一个抽象类和具体子类来实现,因此在操作流程比较多时可能导致类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代码的复杂性提高。
(2)关联性高,模板方法与子类实现的抽象方法紧密相关,如果该模板方法需要修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子类的修改。

应用场景
(1)开发框架,通常框架会定义一些通用的模板,子类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来细化模板的实现细节,比如 Spring 中的 JdbcTemplate、RestTemplate、RabbitTemplate、KafkaTemplate 等。
(2)业务逻辑,我们可以针对业务流程做一些拆解,将特定步骤改为子类实现。比如发送验证码的流程,在发送验证码时需要选择不同厂商来发送验证码,但是我们发送的验证码前的检查、验证码生成、保存验证码逻辑都是一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