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书打卡(二十二)20200228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和评析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有感情的,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文字里充分流露着情感的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让“读”占鳌头。《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经典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爱,要把语言文字里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这篇课文的教学就要把握一个“情”字,而情感的表达是双向的,所以对于老师本课教学总结以下两个特点:

1.紧抓细节,研读文本中的母亲形象。

2.对比教学,凸显作者前后变化。

      本文通过教学研读两个人物——母亲和作者史铁生展开。母亲是本文描写笔墨最多的,对于人物的描写,于老师提到“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从母亲言、行、色来整体把握人物描写方向,再回到文本中挖掘人物细节的特征,即母爱是什么。看到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回忆起昨天《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实录,对于林冲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一个“让”字延伸到文本细节中对人物的探究,和本课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对比分析下来,连着两课都对人物讲析提供了方法,不论是昨日从点、线、面出发,还是今日从细节讲解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都牢牢把握住了整体——部分的讲解线索,在细节和部分里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

      本课的矛盾冲突点在作者是铁生身上,他的描写使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使母亲的形象既饱满又深入人心。这一部分重点把握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一般人物对比,分个人本身变化对比和与他人比较对比,对比呈现的好处是让读者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人物形象,也能给学生渗透文本的写作方法。出现人物前后变化对比,那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改变,深入人物现在的好转的状况,由此指引学生了解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书打卡(二十二)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