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

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是一组指导性原理,旨在帮助开发者编写灵活、可维护、可扩展的代码。这些原则提倡了良好的软件设计习惯,有助于避免代码的脆弱性、紧密耦合等问题。以下是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

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这个原则强调将功能细分,确保每个类专注于单一的职责或功能。这样做可以提高类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2.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意味着设计时应该允许不修改现有代码的前提下扩展新的功能,以达到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这个原则意味着如果程序使用的是一个父类的对象,那么替换成子类的对象后,不需要改动程序的正确性和行为。

4.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这个原则鼓励使用接口和抽象类减少类之间的直接依赖,从而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5.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于它不使用的接口。这个原则鼓励将大接口拆分为更小且更具体的接口,让实现类只需要关心它们真正需要的接口。

6.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或最少知识原则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通俗地讲,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交互的类知道得越少越好。这个原则旨在减少对象间的耦合。

7.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Composite/Aggregation Reuse Principle, CARP)

尽量使用对象的合成/聚合来实现代码的复用,尽量不要使用类继承。这个原则鼓励通过组合或聚合来实现功能的复用,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开发者设计出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的系统,同时也能提高代码的重用率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