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读懂人的心灵

   

图片发自App

如果我只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亲爱的妈妈,当我想吃你的盘里的东西时,你要向我说"不"么?

      你要赶开我,对我说道,"滚开,你这淘气的小狗"么?

        那末,走罢,妈妈,走罢,等你叫唤我的时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再喂我吃东西了。——泰戈尔《同情》

      诗中所表现出的孩子无比单纯、善良的心地,让我感到整个世界变得澄明。没有一丝纤尘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的确,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心灵更可贵,更值得珍惜。尤其是孩子的心,那是世界上最娇嫩,最脆弱,最透明的珍珠。如果有一种教育,他不关注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心灵,不把孩子及他的心灵作为所有教育元素中最宝贵的东西,甚至不把孩子及他的心灵的健康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这种教育就 不是真正的教育,更不是好的教育。

      要教导学生把他人的欢乐和忧虑变成自己切身的欢乐和忧虑,要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最高尚的需要——需要他人,就让人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最可宝贵的珍宝吧。——《寄语后来人》

        对他人心灵的体恤与洞察,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善良的心地,时刻意识到自己活在人们中间,并习惯以他人的快乐作为延续自己的方式,是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的一个教育理念。

        让我校学生读懂人的心灵这本书,教师首先要学会读懂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对此的态度是果决的。他提醒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抵达心灵。因此,教师务必要小心翼翼的保护这些脆弱的心里,永远不让那些处于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比别人差,让他永远不会感到他在班上跟别人有区别。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无疑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而能够长期支持这种努力的力量,就是那份博大的悲悯的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理解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心灵中的每一次震颤,并以惊人的爱与悲悯倾听每一颗向这个世界发出呐喊的心灵,注视着每一张面对这个世界微笑或流泪的脸庞。当孩子的世界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他坚定地和他们站在一起,与他们一起承受风雨,分担开孩子的痛苦和忧愁;当孩子的世界展露笑颜,他由衷地分享他们的喜悦,为孩子的幸福好幸福。他知道,对孩子的而言,不论是痛苦还是幸福,孩子都从内心深处渴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回应,他们不能忍受冷漠与麻木,不能忍受彼此之间都无动于衷。只要孩子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与位置,他就不会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他会更热爱人,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孩子,要善于从他人的眼睛中看到别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痛苦,而真正的痛苦往往不会去表露于外,它需要人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去体察并设法分担别人的这种痛苦。生活姆林斯基把这作为人不可或缺的情感素养。他认为情感素养就好比是调整了弦的小提琴,只有调整了弦的小提琴才可能演奏出美好的乐曲。那么一个人只有懂得基本的情感素养,才能对他进行教育,才能形成公民精神和确立生活信念。

      在教育现实中,因为不能读懂彼此的心灵而引发的悲剧时有所闻。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种种隔阂与冲突,仔细想来,都是由于彼此未能读懂对方的心灵之故。我们必须坚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本着美好的愿望,一方进行教育,一方接受教育。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彼此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 在看到彼此美好愿望的前提下,其实一切的不和谐与不理解都是暂时的,那种种隔阂与冲突也都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但在这个彼此接近对方心灵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与作为被教育者的孩子之间,依然有着一种天然的顺序与差别:教师和家长在阅历、知识、情感的成熟度等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了尚处于生长阶段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出某种姿态,这种姿态要能让孩子理解和认可,让孩子真正看到来自教师和家长心中的美好的愿望。在与这种真诚的姿态和行动中,教师和家长方能逐渐接触到孩子的心灵,看到他内心深处发生的一切,并以一种同样让孩子理解和认可的方式提供应有的帮助。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但需要高度的教育技巧,更需要面对孩子心灵的极大的耐心与信赖。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话,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足以使一颗脆弱、娇嫩的童心受到伤害。而一个人在幼年、童年、少年时感受到的心灵伤害,往往需要花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得以弥补,有时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成为他终身都不能摆脱的阴影。正因为如此,教师这项工作才更应该是如履薄冰,毕竟,教育是面向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人。

      又想起了泰戈尔笔下那个把自己当作当成小狗的孩子,在我心里,就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身上,我想拥抱亲吻的孩子,只因为那颗最澄澈、率真与浸满善意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生读懂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