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著作:论语商释

李宝臣墨迹




论语商释•学而篇第一﹝六﹞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一﹞,出则弟﹝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

【注释】

﹝一﹞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言在家。

﹝二﹞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以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弟:通“悌”。

﹝三﹞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释义】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敬师长,做人言行要谨慎和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若还有余力的话,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商释】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学的核心。历代文人墨客或官僚,无不以此为修身的准则。自孔子开始树立了其基本理论之后,有很多的儒学后生对此多加演绎。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修身养性信条。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在中国两千多年间法制缺失的环境下,孔子的理论起到了行为准绳的作用。其作用直到今天依然是法律不可替代的。甚至还有人提出我们要“以德治国”,其实就是以儒治国或以孔子治国。

      从一般意义上讲,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理论有着高度抽象的表达。我在这里则要有具体的指向:就是专门把这种思想用到老板身上或企业管理过程中。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一个企业里就和一个家一样,企业是家,家是社会,不管是什么组织,最终都由无数的人组成。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以有“仁”、“义”、“礼”、“智”、“信”的教化。只有贯彻这些教化,才有单个个体的和谐,才有组织的和谐。

      然现实际情况却有异样,很多老板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并非精习“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守则。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缺乏最基本的孝道,终日以金钱为中心,对于兄弟姐妹亦不考虑手足之情,在金钱面前六亲不认。对待合作者缺乏诚信,对待员工缺乏情感。企业表面上很繁荣,一段时间过去后,秋风落叶而已。有人说中国的企业没有百年之举,概孔子之思想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原因。

      孔子还说,在言行上要严谨认真,说话要言而有信,不要轻诺寡信。对于企业来说,对自己的员工要倍加爱护,对待客户应存友情,要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这样就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如此之企业或可久远。

      孔子又谈到,一个人把关于仁爱方面的事情都做得很好了,但依旧还有精力,孔子建议要努力去学习各种知识。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之于企业,老板个人的进步是企业进步的关键。整个社会在飞速地发展,一个人如果不积极进取,就必然会被社会的大潮所淘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导致了整个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努力学习,尚有不虞,若不努力,死亡焉远?正如莎士比亚所说: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on!除此没有别的选择。故,一个企业老板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同步。而在行为的层面上,就是“仁”、“义”、“礼”、“智”、“信”了。

      当然,偌大的一个企业就老板一个人知道学习,肯定还不够,而应该在老板的带领下,让所有的人都来学习,要让学习形成一股风气,要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如此之企业或可辉煌。



作者演讲:半部论语治企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宝臣著作:论语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