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I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

当初选择去学校成为一名老师,虽然说有一部分工作不好找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多年的执念。

然后当执念成真了之后,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发现自己对于学校变得消极了许多,甚至生出了一些“躺平”的心态,尤其是对于当班主任的抗拒、对一系列繁杂的行政类工作的消极以及对于科研课题研究的懒散……


前两天跑步的时候,路上遇到以前的一个老师,大学时代一直跟着他做学生工作,可以算得上是恩师的那种,跟他谈到了目前的工作,而且一开口,我就不自觉表现出了对学生层次的不满、对学校管理的无语,尤其是对当班主任的抗拒,很简短的几句话,却处处透露出了我内心的焦虑和烦躁,我老师听了我的话,只说了下面这段话:“其实是你自己想多了,你过度关注那些不好的一面,还把那些事情想得太负责,没有必要……”由于老师约了朋友急着去吃饭,所以匆匆结束了交谈。

但之后的跑步过程中,老师的话却让我陷入了深思,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容易被负面情绪占领的人,而且对于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充满了热情的,而且也敢于突破自己,有勇气从自己做改变。但对于学校以及学生的这些态度,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似乎都是这样的态度而不自知。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整个跑步过程,我都在思考,但始终没有得到答案。直到昨天下午下班的时候,一个在学校工作了几年的女教师顺我的车一起回来,路上,她一直都在吐槽学校的管理不好,排课不好,学生管理不好……总之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似乎没有听到她嘴里有一句话是说好的。她下车的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回想自入学以来,我第一个接触比较的同事,是当初和我一起出差了两周的一个姐姐,在学校工作了近20年,出差期间,她也几乎处于不断地吐槽状态。而刚提到顺车的女同事,由于跟我上同一门专业课程,平常和她的接触也是最多的,而我,恰恰就是在和她们相处的不知不觉中,被她们在潜意识深处,进行了心理投射。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当我刚去学校,在对学校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之前,两位接触最多的姐姐把她们对于学校的感情、意志、特性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到了我的身上,按照他们所认为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来让我形成知觉,而不是我自己观察到的样子,而且在后面很长的时间中,即使我自己也在观察,但总会不自觉在潜意识中受到投射的影响,进而和她们的认知又达成了一致。


在心理学的观点中,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于人,虽然我两位同事他们的表现还不至于说是个体的过失,而是一种潜意识当中的消极认知,实际上也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因为她们真的是受到过委屈或者不公平对待的,也或许学校给与的没有达到她们内心的期望,但是她们又没办法反抗而且还必须一直去接受既定的安排,所以她们内心的焦虑和压力需要释放进而维持内在人格的平衡,那么对于一脸无知的新老师而言,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释放通道,一旦抓住机会,便马上开始无休止的吐槽,久而久之,我便幸运地被“投射”了,也让自己开始陷入了和他们类似的状态。写到这里,突然很感激我的老师,三言两语,便让我如梦初醒。也感激最近的心理学课程学习,让我开始学会了思考和反思,很多时候能够做到及时止损。


小知识链接:

1.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

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进而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试图影响他人;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

相同投射

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彼此不了解,相同投射效应很容易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从自我出发做出判断。自己感到热,以为客人也闷热难耐,不问客人的意愿就大放冷气空调;有的老师讲课时对某些知识点不加说明,以为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多讲,但是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则未必。这种投射的发生在于忽视自己与对方的差别,在意识中没有把自我和对象区别开来,而是混为一谈。

愿望投射

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比如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希望并相信老师对他的作业一定会给以好评,结果他就把老师一般性的评语理解成赞赏的评价。

情感投射

一般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优点很多;以此相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越来越觉得他有很多缺点。于是人们过度地吹捧、赞扬自己喜爱之人,严厉指责、肆意诽谤自己厌恶之人。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这种现象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投射效应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情感、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事实上它也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它以评价人自己的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作为认知他人的标准。一般说来,投射作用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1、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人们总是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认为同一个群体的人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在认识和评价与自己同属一个群体的人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来判断,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另外,人们总是喜欢评价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人,总是习惯于与这些人进行比较,但是,人们又不希望在比较中自己总是落败,处于不利之地,而投射作用在此正好起了一个保护作用,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和别人就都一样了,没有什么区别,自己不错,别人也好不了。

2、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自己因为临阵逃脱而觉得难堪,是怯懦的表现,心理很不舒服,突然发现别人比自己逃得更远,便大肆嘲笑,以减轻自己心里的不安。

这时候,投射作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做可以保证个人心灵的安宁,但往往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的正确判断。在这种时候,人们更喜欢把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不好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强得多的人身上,这样一来,心里的不安就会大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 I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