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露易丝·格丽克简体中文诗集《月光的合金》

双节假期,诺贝尔奖各个奖项陆续揭晓,终于在假期的尾声,迎来了诺贝尔文学奖。

今年正好是诺奖120周年,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起颁布,到今天已成为世界文坛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之一。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美国当代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理由是“因为她无可挑剔的诗意之声,以朴素的美感使个体的生存普遍化。”。

格丽克的作品目前已有两部简体中文诗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被国内引进,出版方均为世纪文景。

露易丝·格丽克1943年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离开高中后曾进入莎拉劳伦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但均未毕业。

露易丝·格丽克是2003〜2004年度的美国桂冠诗人。从1968年第一本诗集出版,50年间已经有11本诗集。1993年,她凭借诗集《野鸢尾》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将诗人的声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部诗集一直是格丽克最为奇特、传阅最广的作品。

《月光的合金》收录了露易丝·格丽克创作成熟期的四本诗集,分别是以一首悼歌开篇的《野鸢尾》(1992),游走于希腊神话和寓言中的《草场》(1996),开篇与结束之诗均以“新生”命名却充满了死亡味道的《新生》(1999),和由一次次的自我回溯组成的《七个时期》(2001)。

《野鸢尾》,一部植物启示录,植物与人的现实体验遭逢,在比拟宗教活动的晨祷与晚祷中被唤醒了鲜活的生物生灵,格丽克总是如此将其诗歌的品质灌溉在一颗苹果树的种子里。

相对抽象的隔着樊篱的抒情诗,就像银河中扑闪的流萤,让你觉得美丽,却捉摸不定;让你恍惚若即若离,因为本身就虚幻得遥不可及。

我第一次惭愧不已,这样一位在世界范围享誉盛名的诗人我却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阅读她的诗,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引用某位评论家的评价说格丽克是“当今最具复杂性的现代诗人”。对这句我完全认同,而且她的复杂性,不在于她的直观形式,她的形式恰巧是简洁简单的,是那种包含在简单表象之下的无穷繁复,是沉默,是省略未说出的,也是难以轻易被定性阐述的。

格丽克的诗很有深度,读起来也略显压抑,没有一定生活和感情的阅历可能读起来比较吃力,没有失过恋,没有调过情,没有结过婚,没有爱过,没有绝望过,没有直面死亡,也许很难真正读懂格丽克,至少现在的我有很多诗读不懂,领会不了。

由于格丽克的很多诗里面出现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因此如果对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没有一定了解,可能也很难读出作者在诗背后要表达的那种纯粹的感情。

诗人就像一位虔敬的信徒,日日自问自答般地忏悔及思忖着生活中的得与失、生与死、爱与美。对于诗人而言,一本诗集便是一个有机整体,每首诗的位置都有精巧的布局,甚而有几首诗是前后循环呼应的。

格丽克写作五十年,诗集十一册;有论者说:“格丽克的每部作品都是对新手法的探索,因此难以对其全部作品加以概括。”

总体而言,格丽克在诗歌创作上剑走偏锋,抒情的面具和倾向的底板经常更换,同时又富于激情,其诗歌黯淡的外表掩映着一个沉沦世界的诗性之美。

语言表达上直接而严肃,少加雕饰,经常用一种神谕的口吻,有时刻薄辛辣,吸人眼球;诗作大多简短易读,但不时有些较长的组诗。

近年来语言表达上逐渐向口语转化,有铅华洗尽、水落石出之感,虽然主题上变化不大,但经常流露出关于世界的玄学思考。

写诗的女子,孤独而美丽。记录着爱,信仰,死亡以及每一寸晨昏的流光。她选用的词语,浑然天成,像月光下的一枚珍珠,光芒柔和,柔和里又散发着悲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露易丝·格丽克简体中文诗集《月光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