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二十四史,你会发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狠心的皇帝,又不止朱元璋一个!
前面说了,其实,朱标太子出事之前,一切都还相对比较正常。朱元璋还是很克制自己的。
朱标之死,大大刺激了朱元璋。
正当壮年的太子病逝,这里面究竟有没有阴谋呢?
要说有,即使怀疑,也没有找到证据啊。
若说没有,好好的太子,正年富力强,如日中天,怎么会突然患不治之症?史上也没有人对太子的病给出合理解释。
身为父母的朱元璋和马皇后都还算身强体壮啊。
白发人送黑发人,怎不教人柔肠寸断?
而且,天底下那么多的人,若是病,为什么偏偏找上太子?
这事,怎么怀疑都合理。
问题是,仅仅怀疑,找不到任何证据,蛛丝马迹都没有。
若不是还有子孙满堂,又是龙公凤母,这两公婆,恐怕当时就会发彪。
夫妻俩对这个大儿子倾注了所有。毫不含糊地说,抛头颅洒热血打天下,都是为了他。
想想当初。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马上就被立为皇太子。这年,朱标十三岁。
带刀舍人周宗上书乞教太子,朱元璋欣然同意。同时,中书省、都督府刚刚成立,请以朱标为中书令。中书令,就是宰相之职。
朱元璋没有允许,说:“儿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宜尊礼师傅,习经传,博古通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务重,皆令启闻,何必为中书令?”。
意思是你们让他做中书令,那是拔苗助长。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看看,这尚且年幼无知的东宫太子,几乎与朱元璋待遇一般无二。
此外,朱元璋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
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着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这个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就是学多少,知识多渊博没有用,关键是要品德、性格、情商、胸怀教育,要学以致用。
对啊,若是光知识渊博就够了,江山社稷就应该是刘伯温的,怎么轮到叫花子我?
后来,朱标渐渐的成长,结婚,各种历练,处理各项事务,无一不妥。所有人都交口称赞,心服口服。真正的出类拔萃,德高望重,眼看着的,未来的明君。
可惜,可恨,可悲,可痛!一切都付之东流。
为了朱氏江山,一切的悲痛都必须掩埋。
让一切都随风去吧。
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太子朱标走了,这一年,朱标才37岁。朱元璋马皇后老夫妻俩,把一切的伤痛,都转化为爱,全部给了朱标的大儿子——尚还年幼的朱允文。
两个人完全顾不上其他。一门心思,全扑在这个长孙身上。
长子长孙啊,本来就是要把天下传给长子朱标。太子本来是潜龙在渊,他突然去世,变成了龙驭归天。没有福份享受,让为人父母的,心碎。他要是不出事,他未来的太子,肯定是这个长孙,朱允文,江山也是传给朱允文的
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要替逝去的儿子做点事,那就是,立长孙朱允文为新太子。
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惜了,这不是寻常人家。
慢慢的,朱元璋也察觉到不对了。
哪里不对了?
朱允文太幼小,而且太仁慈。还是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小孩。
仁慈是好事。慈悲为怀,体恤百姓,胸怀天下,会是一个好帝王。
仁慈也是坏事。
一个完全没有经历过锻炼的仁君,怎么能驾驭那些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文武大臣?
那怎么办?换个人来做太子?
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自立自废,以后说还听大明皇帝的话?
况且,都说不忘初心。初心不变,那就是替最心爱的朱标太子圆梦,也是替夫妻俩自己完成心愿。
既然朱允文不能换,那当然就只有换对头啦。
对,就是那一帮子兄弟,那些血雨腥风中一起走过来的兄弟,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臣们。
一想到这个,两个人又象当初一样,有了默契。心里很快有了决断。
皇后妇人之仁,这个恶人,就由朕来做吧!
决心已定,后面的结果,早就注定了。
这是天命难违。
有人或许会说了,难道全部都该死?年纪大的,绝对没有野心的,不可以放过吗?
可惜,可惜,可惜的是,年纪比朱元璋大的,少之又少。
以后,等叫花子两口子殡天了,剩下一大帮爷爷辈的老狐狸,还带着一大帮如狼似虎的叔叔伯伯辈,怕是十个朱允文也不够看。
这心思,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屡验不爽。
即使明白了这个心思,理解这个道理,当你忍住心里的寒蝉,看完下一个名单,各位对这朱元璋的看法,一定会留下有深刻印象。
朱八,诚小农也。非叫花子不可形容!对自家东西,看得可紧了。
为了看好自家江山社稷,他,都干了些什么呢?
杀人,对,杀人。
不是一个个杀,是一批一批杀。
不是一家一家杀,是诛连九族,十族,一群一群杀。
仅蓝玉案,被打成蓝玉一党株连,就诛杀数万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锦衣卫指挥揭发蓝玉谋反。
经审讯,说是蓝玉串通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划在朱元璋出宫耕种田时起事。
从这正史记载,我们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1328年出生的叫花子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是六十五的花甲老人,接近古稀之年,仍然会出宫去,耕田种地,不忘本性。单就这个,加上他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就足以称之为好皇帝。
说回蓝玉,朱元璋当然不能容忍。
所有的皇帝都不会容忍谋反。对吧?!
于是,蓝玉被族诛,凡连坐的都称为“蓝党”,一律处死。
朱元璋亲手写诏书,布告天下,并将蓝玉谋反的事实编为《逆臣录》。
朱元璋亲自在诏书中说:“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看,只要把它上升到你死我活的战斗,用现在的叫法,叫阶,级,斗,争,叫,路,线,错,误,叫,反,革,命,……
这样子,杀多少都不会眨一下眼睛!老百姓也会坚决拥护。
这就是夫妻俩找到的一个好办法。
这不,杀了1.5万多人以后,朱元璋似乎还觉得自己已经很宽容了。
攻城掠地,死一万多人,都算残烈的,何况和平时期?
就蓝玉一案,仅列入《逆臣录》的高官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经这一次杀戮之后,加上之前的一拨一拔,明初的功勋宿将差不多都被杀完了,各军府卫所被株连诛杀的军官达几万人。
尤其是,杀人,不是单调的砍头。而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的杀。
车裂,腰斩,五马分尸,剥皮,凌迟,剁碎喂狗,煮熟……不一而足!
这些个患难兄弟们,该享的福的要享。
该杀头的杀头,也不含糊。一个也不能少!
没事也要找事,株连九族,一起杀光,永绝后患!
除了徐达等极个别的死忠粉,其他人,躲你也躲不了。战死,病死的,就算是福份了!
以下是朱元璋同学给兄弟们分封的公侯伯及各位的归宿。
一、公爵
1、魏国公徐达。善终。
2、鄂国公常遇春。战死
3、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封。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4、曹国公李文忠。善终。
5、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封。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6、卫国公邓愈。善终
7、信国公汤和。善终
8、凉国公蓝玉。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因罪诛,除。
9、乐浪公濮英。洪武廿年战殁,追封金山侯,廿一年追加封为公。其子降袭西凉侯,廿六年坐党削,除。
10、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三年封,廿七年赐死,除。
二、侯爵(52个,50个被杀)
11、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12、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13、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14、淮安修华云龙。洪武三年封,七年卒。其子华中袭,九年坐党削,除。
15、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其子顾敬袭,后坐党削,除。
16、长兴侯耿炳文。洪武三年封。永乐二年自杀,除。
17、临江侯陈德。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其子陈镛袭,廿年战殁,死后追坐党削,除。
18、巩昌侯郭兴。洪武三年封,十七年卒。其子郭振袭,后坐党削,除。
19、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封,十九年卒。其子王威袭,廿三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20、荧阳侯郑遇春。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21、平凉侯费聚。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22、江阴侯吴良。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卒。其子吴高袭,屡遭谪职,永乐十二年因罪削,除。
23、靖海侯吴祯。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其子吴忠袭,廿三年坐党诛,除。
24、南雄侯赵庸。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二、德庆侯廖永忠。洪武三年封,八年卒。其子廖权袭,十七年卒,除。
25、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三年封,廿二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26、广德侯华高。洪武三年封,四年卒,无子,除。
27、营阳侯杨璟。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其子杨通袭,后坐党削,除。
28、蕲国公康茂才。洪武三年卒,追封,其子康铎降袭蕲春侯,十五年卒,其子幼,获遗卒,除。
29、永嘉侯朱亮祖。洪武三年封,十三年因罪诛,除。
30、临川侯胡美。洪武三年封,十七年赐死,除。
31、东平侯韩政。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其子韩勋袭,廿六年坐党削,除。
32、宜春侯黄彬。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33、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三年封,五年战殁。其子曹泰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34、汝南侯梅思祖。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后追坐党削,除。
35、河南侯陆聚。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36、忠勤伯汪广洋。洪武三年封。十二年赐死,除。
37、永城侯薛显。洪武三年封。廿年战殁,后追坐党削,除。
38、西平侯沐英。善终。
39、安庆侯仇成。洪武十二年封,廿年卒。其子仇正袭,廿三年因罪削,除。
40、凤翔侯张龙。洪武十二年封,三十年卒。其子张杰袭,永乐三年因罪削,除。
41、安陆侯吴复。洪武十二年封,十六年卒。其子吴杰袭,建文二年削,除。
42、宣德侯金朝兴。洪武十二年封,十五年卒。其子金镇袭,廿六年坐党削,除。
44、怀远侯曹兴。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45、靖宁侯叶升。洪武十二年封,廿五年坐党削,除。
46、景川侯曹震。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47、会宁侯张温。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48、雄武侯周武。洪武十二年封,廿三年卒,除。
49、定完侯王弼。洪武十二年封,廿七年卒,除。
50、崇山侯李新。洪武十五年封,廿八年因罪诛,除。
51、普定侯陈桓。洪武十七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52、东川侯胡海。洪武十七年封,廿四年卒,除。
53、武定侯郭英,善终。
54、鹤庆侯张翼。洪武十七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55、航海侯张赫。洪武廿年封,廿三年卒,除。
56、舳舻侯朱寿。洪武廿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57、海西侯纳哈出。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其子纳察罕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58、全宁侯孙恪。洪武廿一年封,后坐党诛,除。
59、永定侯张铨。洪武廿三年封,后卒,除。
60、越巂侯俞渊。洪武廿五年封,廿六年战殁,永乐元年除。
61、澲城侯李坚。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建文帝时因伐燕功加封,寻卒。其子李庄袭,永乐元年削,除。
62、历城侯盛庸。建文年间因伐燕功加封,永乐元年除。
三、伯爵
63、诚意伯刘基,病死(或说被害死) 。
64、东莞伯何真。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其子何荣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65、徽先伯桑敬。洪武廿三年封,后坐党诛,除。
总共六十五位,除了首功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及卫国公邓愈得以善终,其他的,全部不得好死。
看着这长长的名单,想想每个名字后面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行刑队伍,心里一阵一阵发麻,只觉一阵阵阴风拂面。
即使我正在阳光明媚的秋日里,仍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秋再高,气再爽,神再清,掩饰不了,那一阵阵腐蚀的味道……
里面多少无辜的男女老幼,无论你多漂亮,也不管你多善良,更不理你有多不愤愤不平,咔嚓,生命嘎然而止。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各种闻所未闻的酷刑,变着花样,从刽子手们那双熟练的双手下,变成了现实。
凌迟,是从犯人身上割肉,一刀一刀,要足足割够3600刀,并且保证这个时候,犯人还没有死。必须要活受罪。
小先吃过刀削面,看着师傅一刀刀削下去,想象过凌迟之刑。一碗面,几十刀就够了。3600刀,天哪!
还有蓝玉享受的“剥皮实草”,象剥狐狸皮似的,活生生的剥下一张完整的,人,皮。这个时候,蓝玉还活着。
然后,把剥好的人皮,里面用草类撑起,让还活着的蓝玉,看到另一个“蓝玉”,活灵活现,活活折磨死。
然后,用这个“蓝玉”,放在朝堂上,让其他的文武百官看。
以儆效尤。
现在如果能用这个办法,对付贪官污吏。恐怕,一百年后,都鲜少会有贪官。
之所以说鲜少,主要是任何时候,都总会有人狗胆包天,心存侥幸,逆天而行。
刘伯温,手无缚鸡之力,一介书生。怎么看,都似无害。
可惜,朱元璋太懂他了。千军万马,不如一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