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下曲六首·其五

(唐)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北方的游牧骑兵在秋节准备南下侵犯中原,掠夺人口财富,为了抗击敌人的入侵,朝廷派遣大军出塞御敌。

“塞虏”指的是塞外的胡虏,因为春夏两季草原上的马匹正处于生长期,也没有足够的草料应付远征,冬季并不是出兵的适合季节,而到了秋季马匹膘肥体壮,草原上的草料也有储备 ,适合远征,同时中原农耕区域正是收获季节,所以往往这个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的兵马都会南下掠夺。

每年这个时候,中原王朝都会调集兵马防御胡兵的入侵,称之为防秋。朝廷派出御敌的兵马因为是抵御外侮,具有战争的正义性,所以称之为“天兵”,“汉家”是中原朝廷、中原地带。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出征的将领从朝廷领受带兵的兵符,战士们到达了塞外草原战场。“虎竹”是铜虎符与竹使符,虎符用来发兵,竹符用来征调兵马,“龙沙”是草原上的一个地名,都在西北塞外,在本诗中泛指塞外。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这一联写的是塞外的征战生活,边关的月亮照映出掌中弓的影子,胡地的风霜轻擦过剑锋。“边月”如“弓”,“霜”色似“剑”,诗人巧妙的抓住了两者的联系,用“随”与“拂”两个字巧妙的将他们联系到一起了,而“随”与“拂”这两个轻盈的动作写出了战士们心态的轻松,展示了对战争的必胜信念。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这一联告诉将士们的家属不要长叹,因为敌人还没有被歼灭,将士们还不能班师入关,同时也表明了将士们不灭敌虏誓不还家的决心。“玉关”指玉门关,是位于现在甘肃敦煌附近,为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之处,汉代班超久镇西域,年老思归上书朝廷时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一句,在本诗借指班师入关。

这首诗从出兵塞外开始到家属望归收篇,既有将士们塞外杀敌的记述,也有家属思念征人的描写;既有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也不乏闺中望远人的思念之情,显得更加真实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塞下曲六首·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