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53-影响从众的其他因素|20190728

通过介绍阿施的关于从众的实验大家都看到了,非强制性、清晰的情境能够引发37%的从众率。那么,除了情境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情境能够引发更多的从众行为呢?

后来,研究者发现,如果受试者要参加的任务特别困难,或者受试者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胜任,从众行为发生的比例会大幅提高, 得到结论: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越不自信,就越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影响从众的其他因素:

群体规模:

当群体规模只有3-5人时,一般1-2人就能引发从众行为;但当群体规模增加到5人以上时,从众行为的增加就不再明显。很显然,多个小群体产生的一致意见会使得某个观点更为可信。

一致性:

假设你参加一次测验,当所有人都给出了错误的答案,除了你前面的那个人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时候你还会跟随大家给出错误答案吗?这个实验说明了如果群体中有人破坏了一致性,那么从众行为也会降低。但是,现实也有一个困境,那就是做群体中特立独行的人并不容易。想起来路加福音中耶稣对门徒说道: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事实证明这件事非常非常难「too dame hard!」。美国在过去半个世界中庭审的案件中只有10%的陪审团中出现过一个提出异议者。相当多的案件都是全票通过的。

凝聚力

事实证明群体里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就越大。,比如在二战期间,近500名驻扎在波兰的德国军警接到命令,要将附近1800名犹太人中的成年男子押送到集中营,并且也射杀所有的妇女,军官提出让感受身体不适的人退出任务,但是最终只有12个人退出任务。事后调查发现125名成员都是有家庭的,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行为受到凝聚力的影响,“不要违反规则”,他们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是自己不要脱离群体。

地位

地位高的人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个是来源于权威的力量。

公开的反应

在公开场合人们必须面对其他人反应时,比私下更多的表现出了从众行为,几乎所有的实验都证明了人们一旦在公众场合表态,即使是错误的也很难改变自己出事的态度。我们看足球比赛就会发现多数的判罚发出后,即使最终时错误的,裁判也很少更改「即使他自己发现是错误的」。

这一节,我们的收获是,在某些情境下人们特别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在行为上跟随别人,比如,群体特征会影响人们的从众行为,当群体人数大于3时或群体内有非常一致的信念时,人们很容易从众。

但是,如果群体行为前后初心啊不一致,那么从众行为就会减少。「看来前后不一致的人不容易影响别人。」当然还有,

群体凝聚力能够增强从众;

塑造行为和信念的人地位越高,人们越容易从众;————来自权威的影响。

当人们的反应时公开的时候,就越容易从众。

实现做出承诺,人们往往更能够坚持信念,而不从众。————抵抗从众的方法「誓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53-影响从众的其他因素|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