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加玛除外,我和马儿之外,羊群之外,满目的天空、流云、白雪、黄沙。
再无一物。
我想:这就是放羊了。
初始李娟是从《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那时只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笔下的文字步步生动,处处莲花,因为一本书喜欢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开始接触了这本《冬牧场》。
我们心中都会有那么一个地方,没有家人、朋友,每日都被大片大片的孤寂所包围,但我们内心是放松的,空灵的,牧场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冬牧场》这本书通过记录李娟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为主线,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冬日画卷。
你能想象怎样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气生存吗?
你有考虑过处于没有水源的荒野如何饮水吗?
七八人日常起居全都窝在一个十来平方的“地窝子”里的生活你好奇吗?
夜宿雪地、摸黑赶马,空旷天地间除却自己,空无一物,这种安静你会向往吗?
读了这本书,一切都会有答案。
李娟在冬窝子里的大多数工作就是背雪,勾奶兑茶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消遣,在没有水源的荒野里,雪是牧人们的主要饮水来源,因此每日几袋雪成了李娟生活中的固定工作,可一旦遭遇大旱大气,想要靠体力获得水源也变成了一种奢侈。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由于雪是风吹来的,一路上和沙土、枯草和粪渣紧密团结在一起,化开后混浊不堪,锅底总是沉积着一寸多厚的沙子,不忍细数的羊粪蛋,甚至还会出现马粪团这样的庞然大物。就算完全沉淀干净了,水的颜色也黄红可疑———未必比我的袜子干净。
李娟在文中戏谑道:这样的雪找了三天之后,我决定这个冬天再不洗澡了!
一个礼拜之后,又决定再也不换衣服了。
说来惭愧,我是很喜欢安静的人,一直希望工作之余可以抽出几日躺平,呼吸在风声、水声、鸟鸣声中,头枕大地,脚蹬虚空,可如果你要是让我一天不洗澡,三天不刷牙,那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家的重要性在这本书里被一个个小细节体现的淋漓尽致,放牧人清晨出发,踏着月光归来,整日整日的游荡在空无一人的荒野上,被饥饿和孤独一日日的吞噬着,只有荒野里的那一束属于家的灯光才是温暖所在,初读这段时,心里想着,为什么不能带点干粮上路呢?直到听到居麻(李娟借宿人家的男主人)说:牛奶早被冻成一坨了,奶疙瘩也硬的嚼不动了才理解放羊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本书里也有很多关于美食的描写:松软的馕、放有胡椒和丁香粒的奶茶、风干的手撕羊肉、混合着酸奶的麦子粥每每都让我垂涎三尺。
李娟说她每日空闲时总喜欢外出闲逛,一望无际的雪原,四下里只有不甘寂寞的“缠绵草”钻出地面,装饰着这四下一片苍茫的世界,这种苍凉感初次读来很是向往,这世界太纷杂,如果真能寻一角落,不问世事,终日刺绣放羊,想来也很是美好,当然能洗澡的前提下......
牧民们的热情好客深深的打动了我,不管相识与否,只要荒野相遇,上门必当好茶好馕敬之,熟识热络的恍若相识多年,这种感觉让人觉得亲切,或者说是怀念吧,现实生活中应该不可能出现吧,同住半年连邻居是男是女都搞不清楚的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向往自由冒险、充满好奇心的人,这本书真诚的推荐给你,风花雪月,一本,足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