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懂得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要对于“单元”的概念重新定义,要敢于打破原有对于“单元”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单元主题”和“单元链”的概念,并清晰单元的不同类型,为单元整体设计打下基础。
一、重新定义单元
(一)重新定义和理解概念
1.“单元”的概念
之前对于“单元”的理解是教学单元,更关注的是单元内容上的关联,更强调专家结论的内在逻辑性,单元课时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
而在大概念视角下,“单元”概念重新被定义:
“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元,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
综上所述,今天的单元是一种“素养”单元,是指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单元,从而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具有意义的认知网络。
2.“单元主题”的概念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单元课文内容的编排也是围绕着同一“单元主题”题进行编排。
而大概念视域下,“单元主题”就是概括出来的单元要重点讨论学习的内容。它可以保留教材原有的单元名称,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和组织,进行适当的改编,拟定一个新的主题。
3.“单元链”的概念
单元是由单元链构成,由此搭建一个单元网络。所谓的单元链,就是按一定的逻辑划分的单元分枝。
(二)单元的不同类型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单元”是围绕大概念来组织的。
1. 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
(1)宏观单元
宏观单元是围绕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者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的集合,包括了学科宏观单元和跨学科宏观单元。
(2)中观单元
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段的大概念展开,一般要在几个学期内完成。
(4)微观单元
微观单元一般是指教材中现有单元,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通常集中在一个月内完成。
2.显性单元和隐形单元
(1)显性单元
显性单元是指教材中现有的单元,或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合并和调整的单元,教师可以直接从中提炼相关的大概念。
(2)隐形单元
隐形单元则只涉及现有单元的部分内容,这些部分内容与其他内容拥有共同的大概念。
3.知识单元和过程单元
(1)知识单元是指主要围绕知识类大概念组织的一个集合。
知识单元的特征是单元链内容之间的差异性、关联性和层级性都会更强。因此,每个单元链相关的大概念也会有所差别。
(2)过程单元则是指主要围绕方法类大概念组织的一个集合。
过程单元的特征是每一个单元链内容都相当于一个个案例,它们几乎都贯彻相同的大概念。
4.学科单元和跨学科单元
(1)学科单元
学科单元一般指学科内的单元,一般围绕学科大概念来组织。
(2)跨学科单元
跨学科单元一般跨越多个学科,围绕跨学科大概念来组织。
二、单元设计的迭代逻辑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设计总体来说遵循的是迭代逻辑,所谓的迭代逻辑是指不断重复、反馈和提升的过程,呈现螺旋上升的形态。
迭代逻辑是先进行整体性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迁移运用。
迭代逻辑就是要围绕“不变”螺旋上升,这里的“不变”的是大概念衍生出来的本质问题和关键挑战。大概念指向教师,本质问题指向学生。关键挑战是指素养所对应的核心任务,一般会在不同情境中反复出现。关键挑战不变,只是相关的问题情境会有所不同。大概念是通过“具体——抽象——具体”的高通路迁移建立的,主要思维活动就是归纳和演绎。
迭代逻辑也要有“变”,否则就只能停留了在一个理解水平上,而无法实现螺旋上升。进阶理论告诉我们,对大概念的理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进阶中大概念是不变的,变的是知能水平、抽象程度和扶放程度。
三、大概念教学的单元设计
在进行单元设计时,要保持两种思维方式同时运行,既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如果用两个隐喻来表示的话,就是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
(一)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
望远镜思维是“向外扩展”。望远镜思维具体有两种方法,即统整法和基点法。
所谓统整法,是根据一定的线索,整体性地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以及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所谓基点法,是以当前的单元为基点,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以及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二)单元设计的放大镜思维
放大镜视角是“向内深挖”,向内深挖能找到大概念、本质问题等。通过概念地图来找到这些元素,同时规划单元的结构和序列,了解单元设计的步骤。
要设计单元,就要了解单元的大概念以及相应的单元本质问题,以大概念视角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概念地图,它的一般组成元素有概念、观念、案例、本质问题和大概念。概念地图的基本元素是概念,但一般呈现的方式是观念或观点,这样才构成意义。概念地图的创建通常是由本质问题推动的,通过本质问题,激活了相关的案例、经验和情境,引出了概念和观念,从而形成了大概念。
迭代逻辑下的内容则由更上位的共同目标所连接,我们要以大概念为线索来分析单元的结构,一种是单元的所有内容都围绕同样的一组大概念展开,为并联型单元结构。另一种是单元内容对应的大概念并不完全相同,称之串并联型。
而单元内的序列安排,有常规型和创新型两种思路。常规型比较容易操作,创新型则能更紧密围绕大概念展开教学。首先,要根据大概念对内容进行整理,其次,创设单元内链接。最后,设计单元(时间)轴。
最后,单元设计的步骤一共有12个步骤:创建单元主题——确定概念棱镜——编织单元网络——确定驱动概念——确定单元链——归纳概括——开发引导问题(本质问题)——确认关键内容——确认关键技能——编写最终的评估方式和相应的评估标准——设计学习经验——撰写单元概述。
第二章节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概念,也重新定义了原有对于“单元”的概念,明白了单元设计总体遵循迭代的逻辑,需要同时具有望远镜和放大镜两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