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财富

一个人的心胸,是被苦难撑大的

张爱玲曾经说过:“这世上没有一种人生不是千疮百孔的。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磨难,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途径,吃得下艰辛,熬得过挫折,得到的是心胸和格局。

《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一个陕北农家的一个穷小子,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一开始他由于自己贫苦的家境、穿只能尚且遮羞的衣服和下等的吃食而在同学的面前充满了自卑。

很多的苦难给他一种品质并渐化成为性格,一直秉持,发展着这一性格,带入生命的每一项活动中。也正是从这些活动中,一次次提高,坚定自己的做法,直至成为他的烙印。

小说结尾写少平回大牙湾煤矿照顾那母子俩时,那是他主动的对自己的要求,我不觉得伟大,而恰恰是感动。当你不觉得是伟大而是感动时,他就是真实的,深入心中的。

纵使少平一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他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难,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考验,而是他通往成功的阶梯。

他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自尊和独立。苦难让他学会自尊和独立,第一次到黄原打工,孙少平受到了曹书记和他一家人的热情帮助,结工时人家看他心眼挺好还那么的能干,就多给了他一个月工资作为感谢,但他虽知道这是人家的好意仍坚持不要。

“我出门在外遇到像你们这样的人已经很满足了,这钱我不能要的”他没有接受馈赠,反而把自己的工资抽出一部分作为对曹氏夫妻的感谢。

在大亚湾煤矿,孙少平有着惊人的耐力每个月都是上全班,不像其他的矿工一样不能吃苦受累,这当然赢得了别人对他由衷的尊重,经济上的独立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

没有独立的自尊,可能只是自恋,如果连他人对自己的尊重都获得不了,谈何自尊。其实,他在灵魂深处并没有低看自己。

在那些对生活有深刻认识的人的面前,苦难可能会造成一段时间的悲观沉沦却是永远无法把他们击垮,因此,孙少平总能在每次打击面前崛起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承受苦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凡是被关进这个集中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等待着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尸炉。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确实都遭到了这种厄运。

但弗兰克极其偶然地活了下来,他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和思考。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他说得好: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苦难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