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拖延,还有理了?!


凌晨一点了,朋友小群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朋友圈,标题“拒绝拖延,战胜自我”,精美的配图,是一台打开的电脑和一杯咖啡,还有一段关于任务截止日期的心路历程.......

“一个月前看,简直不要太放松,就感觉好像没有这回事儿一样。”

“半个月前再看,隐约觉得是有这么回事儿。”

“一星期前看,略有不情愿,心里想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还有三天....,终于不得不直视deadline,只有硬着头皮、着手干活了......”

随着时间的迫近,面对一拖再拖、还没完成的任务,我们的焦虑会不断地升级,但最终的出路,还是要破除各种心理防御,直面“威胁”。

当我们在拖延时,都发生了什么?可以用哪些好办法来应对呢?


一、 为什么拖延 ?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

当你要去做的是一件苦差事时,会感到很不舒服;或者一件有难度的事儿,让你一筹莫展,那畏难的情绪就会跑出来,拦住你,于是你很可能就止步于此,甚至打道回府了。

怎样才能避免那些又“苦”又“难”的活儿带来的体验呢?

“趋乐避苦”的本性会怂恿你:不要去面对就好啦!至少不要马上去面对,眼不见为净嘛(“我没看见,我不知道,还早着呢......”)。

没有跟过去说 “再见”

朋友小玲说每天上班她都会拖到最后一秒才出发,因为掐时间点,几乎每次路上都匆匆忙忙,经常差一点儿就迟到,事实上也因此迟到了好几回。

是不是上班前留出充裕的时间就成了呢?然而,并不是!

即便有充足的时间,每次上班出门前,小玲还是会莫名地被一些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为此,她自己也有些苦恼,希望在上班这件事儿上,可以有另一种状态。

在交谈中了解到,小玲其实有着名校的学历背景,曾是外企白领。聊到过去时,她眼里有光。婚后她重心移到家庭上,辞职生娃,带娃两年后,为了不脱离社会,才找了一份离家近、较清闲的工作。她坦言不喜欢这份工作,经常抱怨没有价值感,但似乎又不能放弃它。

我们可以看到,小玲的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身份转变,在成为母亲的同时,也从光鲜优越的高级白领,到辞职,再到现在低价值感的小职员。这个变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职业身份的断裂,意味着一种丧失。

小玲依然留恋过去,而对当下不接纳与不认同,不愿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因而无法对当下全力以赴。在她身上仿佛系着一根连接着过去的隐形绳子。

每一次上班,或许都是一种提醒,唤起小玲内心深处的失落、不甘与无奈。每一次上班前的拖延,似乎都在诉说着一种挣扎:我不要跟那个过去告别,我不想要这个现在。

追求完美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完美=完蛋。虽然不完全认同这个说话,但它也传达出了一种提醒,有时候过度地追求完美,往往变成了拖后腿。

完美主义,是对结果的高度理想化的要求和期待。为此,事前要做很多的考虑和准备,总担心仍有不周之处,因此迟迟无法行动。

完美主义,也可能是一种害怕,害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失控。所以最好每一步都在自己的预期内,也因此只有花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才能让一切牢牢地拽在自己的掌控中。

又或者,是在害怕失败,避免面对一个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拖延,可以让一切来得更晚一些。

享受压力刺激后的灵感

有一部分人,他们在拖延的过程中,在感受时间迫近而压力渐增的同时,灵感似乎也在不断酝酿,最后在deadline前灵感迸发,一气呵成。

他们或许就是享受这种刺激的感觉,屡试不爽,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做事的风格。

自恋

类似于对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信念,相信外界的一切都围绕着自己转。

有一个来访者,平时出门乘高铁或航班,总是把路上时间预留得特别精确,在家里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出发。他总觉得自己可以准时到站,似乎外界都会按他的意志进行,所有道路交通都为他而保持通畅。当他顺利地做到时,甚至会有一种“我是万物之主”的感觉。

二、如何应对拖延?

你是否也有过各种拖延?其实,拖延也是我们人的一种智慧策略,面对每天纷繁复杂的事务,大部分时间,大脑总会自动分析,得出轻重缓急的判断,从而提高行事效率。

我们要修正的,其实是那些不适应的拖延。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助你应对拖延,干脆、心情清爽地做事呢?

行动与情绪分离法

当面对艰难困苦的差事儿,我们会畏惧和抗拒。将行动与情绪分离,俗话说“不感情用事”,大概有这个意思。行动照旧,把情绪进行适当的隔离,目的是减少体验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和阻碍。

如同一个医生,在面对患者的生命和病痛的疾苦时,需要启动情绪隔离的防御策略,从而保持冷静理性的工作。

5%目标法

当我们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或进行某项改变时,通常脑子里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100分的结果。

现实中,一口气是吃不成胖子的,一次的努力能带来的成果可能是很小的。

看着远处的目标距离自己还很远的时候,往往会让我们失望,泄气,止步不前,甚至放弃。

这个时候,一个baby step、微小的行动目标,就让人没啥压力,非常容易做到。

当你很难开始去做一件事时,把目标降到5%,从最简单的小处着手。

比如你要写一份报告,觉得思路空白,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时你不妨给自己定一个5%的小目标,内容可以是:现在只需要打开电脑、写下一个标题,记录下脑中飘过的一些零散的想法。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发现一不小心就超额完成任务,甚至取得预想不到的进展。

“巧克力”进阶法

如果你面临一件事,艰难又复杂,过程令你很痛苦,那不妨可以这么想:

假设这个事是由一盒口味各异的巧克力组成,有苦味、辛辣味、水果味等,如果一盒有100块,只要你拿到一块、吃掉,就代表着完成了相应的目标。

这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巧克力”心法。

当年学驾照,驾校路途遥远且交通非常不便,每次去练车,都是天没亮起床,从当时工作的地方,辗转到教练集合点,再跟着教练车前往驾校,至少要一个多小时,最关键的是我特别晕车,每次都很痛苦。

有一天,我就想到了这个“巧克力”进阶法,进行自我安抚和激励,帮助我顺利地度那段学车经历。

当我们需要攻克一项任务,无论大小,都由许许多多的体验组成,有些叫迷茫、无助、煎熬,有些叫焦虑、烦躁、崩溃;有些叫无聊、繁琐、重复,有些叫充实、顺利、清晰......等等,它们就像一块块口味各异的巧克力。你每吃了一块,就意味着有所进展。

你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都让你离目标更近了一步。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奖励与自我赞赏

贿赂自己,肯定自己!

在目标上绑定诱惑,一旦达成,就兑现给自己奖励。想想看有哪些东西是自己惦记已久的,安排上。比如吭哧吭哧码字的小编,写完文章后是要加鸡腿的。

另外,对自己做出的努力,一定要坦然地自我赞赏,千万不要吝啬给自己肯定。

理性评估

不要高估自己。你觉得自己很行,认为一天就能搞定全部,然而,它实际上可能要花掉你三天时间。总有一些因素,可能是你没有料想到的,所有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PS:对了,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拖延的时刻呢?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作者:吴依家,执业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希望用心理学,陪伴你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那么拖延,还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