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打招呼的那些事儿

        我是那种很害怕与别人打招呼的人。不管是熟人还是半生不熟的人,远远看到,就慌忙躲开,内心默默祈祷对方没有看见自己。虽然知道这样这样不太礼貌,但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躲藏,就像偷了东西怕别人看到一样,然后拍拍胸脯虚惊一场。

      这就好像刻在骨子里的应激反应一样。在大街上见到该打招呼的熟人,脑袋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就已经先一步做出反应,躲起来或是改走别的路,哪怕那条路远一些。事后又在心里批评自己,不就是打个招呼吗?自然点不就好了,至于躲躲藏藏的吗?然而下一次我还是同样的做法。一次次后悔又一次次重复同样的事。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家里来客人。很小的时候就只敢躲在门后面伸出半个头悄悄的观察客人和父母的谈话,有的客人发现一个小姑娘在偷偷的门口看就来了兴致。喜笑颜开的招呼着我过去。“小妹妹,过来这里,叔叔(阿姨)抱抱。”我只是在门后面看着也没有有其它动作,对于客人伸出的手也搭理,一般的客人见我无趣也就笑笑,说两句这孩子咋这么胆小也就过去了。但偶尔也有特别热情的客人见我不过去就自己朝我走来,微笑着逗着我,伸出手想要抱抱我,我却是跑开让他们扑了空,自己躲到楼上去了。

        等我长得稍大了一些,母亲则教我接物待人的礼节。有客人来家里首先要泡一杯茶,然后不能把客人一个人留在客厅自己却到别的地方去了等等如此这些。对于母亲的话我向来是不敢不听的。常常是硬着头皮端上茶然后极其尴尬的坐在一边和客人聊一些毫无营养的话题,不过也常常是客人问我回答罢了。等到父亲或者母亲来了就找个借口解放般的离开。然后躲到楼上,时不时悄悄溜回来查看客人走没走,若是还在就继续回去自个儿躲着,耳朵仔细听着楼下的谈话,直到听见客人走的声音才下楼。不过有的客人会在我们家吃饭,这个时候我就不可能再躲着了,只能从楼上下来,还要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顶着压力问客人要不要添饭。为了能赶快离开,我每次都快速的吃完饭就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虽然现在长大了,不似小时候那般无措,但与别人打招呼的恐惧仍然无法消除。能躲则躲,不能躲则尴尬地寒暄:“去哪儿呀?” “吃饭了吗?” “今天天气真不错啊。” “你也在啊。”面带微笑实则双脚忍不住的想要快步走掉。想要出门时,总是在脑补一出去就遇到隔壁王婶、对面张叔、出门右转两百米李阿姨的店,于是非必要的事都很少出门。当然,有时候也想出去玩一下,就先在窗户边侦查一番,确认没有熟人就出发。母亲常常叫我多出门走动走动,我也不得不在她的三催四请下被迫出门,在方圆几米内走走,然后快速回家,因为我总担心哪个熟人会不会从某个地方突然冒出来。

        打招呼,这件简单的小事对我来说却是比学高数还要难的事。我常常羡慕那些不管和谁都能轻松的聊天的人,也曾不断尝试学习各种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也许,我在与人沟通这方面真的没有天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打招呼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