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空想

      怎样才能让世界更美好、更公正、更平等?托尔斯泰认为需要人们道德的自我完善,不能以暴力抗恶,需要博爱的精神,这就是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颗巨星,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宝,而他的最后一部长篇著作《复活》也是承载了他一生思想与世界观的结晶。

      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所写,讲的是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在一次审判中遇到了他年轻时诱奸过的姑娘玛丝洛娃,得知玛丝洛娃陷入一件谋杀案,被判去西伯利亚服苦役,他良心发现,认为玛丝洛娃走到今天都是他的罪过,他愿意为她做些事情,愿意同她结婚,帮助她同时也为自己赎罪。

      玛丝洛娃是被聂赫留朵夫两个姑妈抚养的姑娘,在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姑妈家临行前勾引了她,后来她得知自己怀孕离开了家,之后经历了分娩、失子、打工糊口,最后走投无路沦落为妓女。她不再纯真,不再相信爱,也习惯了与男人调情换取生活的资本。但当她身陷牢狱,面对聂赫留朵夫的忏悔与营救,慢慢态度开始转变,又重新爱上了他,后来又遇到了政治犯西蒙松,让她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精神境界越来越高,最后因为不想拖累聂赫留朵夫而选择嫁给爱她的西蒙松。这是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

      再来说聂赫留朵夫,他是托尔斯泰思想感情的载体,他在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引诱了玛丝洛娃又抛弃了她,导致了她后来的悲惨人生。而后在法庭上再次看到玛丝洛娃,他苏醒了,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他复活了。当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一切都不同了,他看到了贵族的肮脏和卑劣;看到了官僚的麻木和残忍;看到了教会的愚弄和欺骗;他认为劳动者和革命者才应该是被尊重的人。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能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地主不应该霸占土地,必须交给农民,不应收取任何地租,只拿出一些钱作为集体公积金更合理。对待革命者,他认为革命者的精神面貌高于一般水平,他们有时采取恐怖手段也是因为政府对他们的暴力手段不得已而为之。聂赫留朵夫精神的人复活的过程也是深刻认识社会和背叛贵族阶级的过程,通过托翁的细致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作为文学家,托尔斯泰毋庸置疑是泰斗级人物,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他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更是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比如玛丝洛娃去受审时,聂赫留朵夫躺在舒适的弹簧床上;聂赫留朵夫穿着干净的衬衣坐在头等车厢的丝绒软椅上说笑,玛丝洛娃在凄风苦雨中跟着车厢奔跑;还有许多的心理描写都很细腻自然。他的作品总是能吸引读者跟着他的思想看下去,也能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托尔斯泰对生活,对各阶层人物的观察都细致入微,他笔下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但是他对社会的思考和总结我觉得不太适用于现实生活,作为读者的我跟随托翁的作品一直在寻找答案,可是到最后会发现,他提出的问题,思考的困惑都是以《圣经》来解答,这与他是基督徒是分不开的,但是也说明了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找到明确的答案。

      托尔斯泰提倡的道德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都是理想化的改变世界。只要世界上还有人吃不饱、穿不暖,只要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存在差距,就不会有绝对的公正。道德等一些人类文明的结晶其实都是相对的,欧美发达国家对外可以烧杀抢掠,但对内就得提倡文明、道德、公正等一系列维护内部稳定的口号;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有时也需要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因为做不到绝对公平;一个官僚在官场上虚伪狡诈,唯利是图,少有同情心,在家里也不见得就是一个坏爸爸,他也许只是无力改变世界而选择了一条生存之道。人性有时是很复杂的,人可以为了生存变化成世界想要的样子,适合生存的样子,可以在一段时期一种环境下变成某一种样子,那都是表演也都是真实。托翁想把世界变成他畅想的样子,可人间不可能成为天堂。

      托尔斯泰作为贵族的一员,能够站在阶级的对立面,和劳苦大众站在同一边,同情劳动人民,爱护弱小者,憎恨统治阶级,弘扬人性,这是异常可贵的。人们出生和成长在自己的阶级环境里,扮演着自己该有的角色,有时会忘了人性的良知,托翁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人类本来该有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托尔斯泰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