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流程及实践集

下面这张图能简单说明敏捷的人员组成以及一些基本实践。

需要完成的工作:产品代办列表(Product Backlog)、冲刺代办列表(Sprint Backlog)、工作项分解。

通常通过“用户故事”的方式来表示产品代办列表、冲刺代办列表,产品代办列表的用户故事可能比较大,需要进一步细分为比较细的用户故事,然后放入不同的Sprint中,作为不同Sprint的代办事项,而Sprint中的用户故事,还可以继续拆分成更细的工作项分解。

这些需要完成的工作,需要通过大小迭代来完成。

大迭代是指:Sprint(冲刺,也就是小版本),通常是30天的时间,每30天增量式的交付“可运行的软件”。“可运行的软件”这个说法还不太好,应该是“可工作的软件”,否则你可能认为编译通过程序能跑就是“可运行”了,而“可工作”才是重要指标,不仅仅能运行,还能为客户带来实在价值,才叫“可工作”。

小迭代是指:每天的项目会议,通常是15分钟内。开会时间可以是早上、中午或下班前。形式和时间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有效,要领会24小时开一次会议的核心思路!我们都知道问题越早发现越早处理,处理成本越低,24小时开会让问题被发现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将问题消灭萌杀状态,同时每天修正项目的方向,保证我们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

需求方面最佳实践:

1)User Story(客户故事)

2)客户全程参与

测试方面最佳实践:

1)测试驱动开发(TDD)

2)自动化测试

编码方面最佳实践:

1)结对编程

2)持续集成(每日构建)

项目管理方面最佳实践:

1)Sprint(冲刺)、小版本发布

2)每日站立会议、每日晨会

3)每周工作40小时

4)Burn Down Chart(燃尽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敏捷流程及实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