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我的蜗牛去散步——最近儿子长大了

[很庆幸这个学期做出了给儿子转学的决定,一是转学之后苗苗的教育理念很符合我的预期,另一个更重要的收获就是因为转学,开始每天送儿子上学,多了很多很多和儿子接触的机会。很多的陪伴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因为送他上学,我们有了很多可以沟通互动的机会。或者,其实,即便是不互动,但是每天送他,就是一种陪伴。于是乎发现儿子身上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了,闪光点也越来越多。

例如,晚上回家晚肚子饿就吃碗泡面,吃的时候儿子也在旁边更想尝一口,但是已经刷过牙了,于是我没有答应他想要试吃的请求。他又说只吃一口,我也拒绝了。他说馋的都快流口水只想尝一尝,我犹豫了一下下,还是坚持了原则,刷完牙不能吃东西,他也就全然接受了。

昨天晚上他想我了,就给我先发个消息说,妈妈我想你了,可以给你打电话吗?我听到语音,心都要萌化了,身边同事说,天哪,你家宝贝怎么情商这么高!能够这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我心里一乐。暗自琢磨,记得之前有次他给我打电话我没接他很伤心,气的大哭,后来跟他解释清楚我当时在上课的时候,他立马就明白并接受了。于是,就是在那时,我跟他说,下次你想妈妈打电话我接不到的时候可以给我发个微信。于是,他就真的记住并照做了。这,不就是“听话”吗?

下午在老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的小细节也很打动我心。他看到一个陌生小朋友在玩他的车,他上前制止,那个小朋友最终哭着被他爸爸带走了。我见状走过去问他玩具为什么不分享?他说没有征求他的意见。我立刻理解了他的行为。于是问他,那你愿意分享吗?他说愿意。我又问:现在弟弟哭了,那你愿意去和弟弟好好聊一下,让他玩你的小车车吗?他同意了。虽然三次邀请都被拒绝,但是看到儿子的勇敢,内心为他悄悄点赞(第一次儿子过去说,弟弟,你和我一起玩吧!弟弟拒绝了。他过来跟我反馈后我建议他告诉弟弟自己不会再把弟弟赶下车,弟弟依然拒绝了。儿子依然不死心,于是第三次我建议他再去试一次,这次弟弟再次拒绝,理由是马上就要离开了。这时儿子又回来找我,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我告诉他,你已经尽力啦,但是弟弟也有权利拒绝。妈妈欣赏你超级勇敢,要不咱们去找其他朋友玩?他也很快调整好状态,跑开了。)

再联想到昨天的两个细节,一是我爸吃了他一块饼干,他嚎啕大哭半天,后来沟通清楚原因,他认为这是他的东西,没有经过他的允许。虽然跟他说过饼干是妈妈买来大家分享的但是那一刻他并不能接受这一点,不过大哭之后他也坦然接受了。事后我们讨论起这个事情他还跟我谈到“饼干归属”的问题,我又次帮他梳理清楚界限——自己的东西自己决定,但是公共的东西大家共享。

第二个细节是他第一眼看见我抱他豆包弟弟的时候先是拒绝的(上次他看到我抱弟弟的视频很伤心地哭了因为他觉得我是他妈妈不能抱其他小朋友,我们最终的一致决定是下次妈妈抱弟弟征求他的同意),我很快想起上次发生的事情,就跟他说,妈妈正准备征求你意见呢!于是他乐呵呵地也就接受了这件事。

回顾一下这几件平常的事,忍不住觉得儿子真的“听话”极了。这份“听话”的背后,不是盲目听从也不是大人的强制,而是我们双方互相理解与了解以后达成一致后,他对于规则的高度“服从”。这让我看到儿子对规则的尊重和接受,也让我再次反思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的“不听话“,背后也许是因为陪伴的缺失,和对孩子的不够了解和双方沟通的不通畅。

这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我看到儿子的成长,或者说,也许我看到的是自己的成长——更懂孩子,更理解他的行为,从他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而非从大人视角。

感恩与宝贝亲密同行的时光,也感谢自己越来越懂得花时间和精力做重要的事情。儿子小时候因为我的工作狂模式让我错过很多应该亲密陪伴他的时光,但是很庆幸自己现在能够一边当工作狂,一边依然能够每天送他上学,每天陪他读英语、读故事,睡前聊天,我们的心越走越近,孩子的心灵得到母亲的滋养,各方面也呈现得愈发“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牵着我的蜗牛去散步——最近儿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