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札记(1)

起自2012年,不安分的心开始纯纯欲动,自觉环境太过一成不变,因此萌生离开目前成熟企业,为自己未来试试不同可能的想法。自2013年初至今,作为非主导人经历3家创业公司,个中酸甜苦辣,想作些总结和记录,其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出看法和建议。

创业公司初接触

        第一家公司当时传统业务做的是淘宝卖家工具,其实有比较稳定的一年500万左右的流水,但是受淘宝限制,基本属于发展前景不大,老板就想在此基础上发展新业务。当年正式全民电商热的时候,公司也在电商领域有些经验,就与广电合作,依托广电渠道做社区电商以及服务电商。

        当时O2O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大规模提出来,服务电商还属于很有想象力的场景,互联网的改造从传统电商到服务电商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场景。所以智慧社区这个概念提出来,还是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包括投资人、合作伙伴等。我记得当时上海有家公司叫社区001的还获得了1亿人民币的融资,市场非常看好。当然,我们在三线城市肯定没有他们那边快的被资本市场所接受,但是我们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我们的优势:1.当地资源,我们跟本地广电合作,从互联网到移动端,再到电视端,基本上立体呈现。而且地推和服务也可以借助广电现有的网点资源。2.政府支持,当地政府对此类创新支持力度很大,各种场合都会帮助宣传。3.初期竞争小,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地的,基本上初期与我们都不形成竞争。4.成熟的团购运营团队,有原先成功运营团队网的团队进行初期推广。

      但是项目的结局,大家应该猜到了,失败了。我退出这个团队的时候,应该还在维持,但是我很不看好这个项目能够起死回生了。这几年我也时常会回想起这个项目团队,以及失败的项目,我不止一次的额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个项目成功,可惜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办法让他避免失败。当然,导致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简单做些分析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广电初期的合作,让我们这个项目能够有资金初步启动,以及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广电的资源进行推广,甚至作为一种模式跟其他地区的广电进行讨论合作。也是由于广电的原因,我们做了过多的无效修改,以及为了应付领导的临时任务。出发点就没有为了好好运营去做,而是给领导交代,所以很多需求并不是根据实际来的,而是领导的想法。同时,为了推广模式,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像其他兄弟广电系统做宣传,而不是跟用户去做沟通,增强可用性。再加上当地广电后来除了些变故,跟我们的项目合作中断,直接导致项目急停,为项目送上了最后一枪。

老板对项目的态度。其实现在反思,我觉得老板当时一直都没想好这个项目的前景和价值,所以这就直接影响了这个项目的投入。我们中间尝试过融资以及模式复制等方式,都不是很成功,所以当合作方出现问题后,项目也就直接暂停了。缺乏对项目的长远规划以及风险预防,投机性质比较严重。也就造成对项目缺乏有效且坚持的投入。

老板的风格。老板是销售出身,是一个非常优秀且有能力的销售,也正是由于此,老板对产品和技术缺乏必要的尊重和耐心。公司所有的运营都围绕销售展开,所有人都未来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疲于奔命,而长期重要工作无人也无资源开展,恶性循环。以忽悠和空头支票为主的方式,对内和对外都让整个团队失去激情,渐渐偏离本心。

团队的问题。本地三线城市人才资源本就不如一二线,加上以上问题导致资源投入不足,在团队选材方面一再妥协。而新团队成员又无法给予足够的培训和培养周期,同时对于运营和推广团队的资源投入也受限。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团队都无法高效为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的问题。在那段时间,我几乎很少有周末,也经常半夜回家。可是由于我对这个业务也缺乏经验,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所有都是靠团队一步步摸索。虽然初期业务进展顺利,但进入深水区,问题高发时,几乎就是天天在不断的沟通和扯皮中度过,身心俱疲,缺乏最低的成就感。因此在合作方出问题的后,我也实在无法坚持。虽然后来有新的合作方加入,老板也希望我重新负责,但是我实在对此种种特别失望,婉拒邀请。

产品的问题。由于在我接手负责的时候,其实项目已经开始了6个月,前期的产品部分基本是找老板熟悉的一个技术团队外包。但是这个团队虽然接手了这个项目,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约束,工作总是难以令人满意。但是重新推翻,一方面前期投入金额打水漂,另一方面合作方那边的上线时间也无法赶上。对于合作方来说,优先是需要给领导交代,所以无论如何要先上线,哪怕有很多很问题的样子货。所以前期不断沟通妥协。虽然上线了初步版本,但完全无法商业运营,后期建立团队接手后,前期平台的代码等等都变成了很深的历史包袱。

        一个靠忽悠的外包转手的项目,后期想要靠一些突发的灵感就指望着能够成为成功运营的项目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这些问题也不过是事后总结一下。而且从这个市场来看,曾经的领头羊社区001也以团队解散收场,这个方向实在不是个好选择。

      另外,我认为,在一个三线城市,创业做个纯互联网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有市场,没有人才,没有资金,总之三线城市信奉的是肉眼可见的赚钱模式,一线的讲故事那套根本不好用,所以踏实做些实际的,是接下来现实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札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