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之前在“樊登读书”听过这本书,有一些印象,但并不深刻。11月社群组织共读这本书,提供了电子版,我在排队测核酸时开始看,刚看了前两章,便觉得触动非常大,与听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触到了心底最深的痛处,立即下单了纸质书。读着这本书,那天测核酸排了将近两个小时一点不觉得漫长。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掌控习惯的基本原理,让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学习了掌控习惯的四大定律和具体方法,让我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成为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书中有太多金句,本次读书笔记摘录较多,并就四大定律的方法制定了自己的实践计划。

 一、为什么要掌控习惯

(一)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为什么要掌控习惯?因为小习惯会带来大变化,习惯如同金钱借助于复利倍增一样,也会带来自我提高的复利倍增。在一两天的时间里,你觉不出任何不同,但在数月和数年后,你会发现它们产生了巨大影响。只有在过了两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再回顾时,你才会发现好习惯的价值之高和坏习惯的代价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人们总是认为,成功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才可能实现,无论是减肥、创业、考研还是赢得比赛胜利,都需要付出惊天动地的努力,因此,人们不敢接受挑战,或者很容易在半途败下阵来。但实际上,每天进步1%就能让我们获得成功,如果以1年为单位,每天进步1%,那么1年结束就能进步37倍;相反,如果你一年中每天退步1%,则你的所有将降为几乎为零。可能你觉得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这样,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行成习的结果。习惯是把双刃剑,它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走向,好习惯让我们天天向上,坏习惯让我们江河日下。因此我们要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获得每天1%的进步。

(二)耐心突破习惯“潜能蓄积期”便能迎来成功

        我们总是期望努力了能立竿见影,但实际上努力后的结果显现往往滞后。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相当长时间你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例如我们定投基金一年,但离财务自由的目标相差甚远;我们跑步一个月,但身材还是不如人意;我们学习一项技能,但离掌握它还遥遥无期。你觉得一切都是在白费功夫。这是任何复利进程的共同特征:最有力的结果总是姗姗来迟,也是人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突破时刻的出现通常是此前一系列行动的结果,这些行动积聚了引发重大变革所需的潜能。这种模式随处可见。癌细胞增生期间80%的时间里都检测不到,随后在几个月之内便接管了身体控制权。竹子在生长的头五年几乎看不到,因为它在六周内向上猛窜90英尺之前一直在地下建立四处蔓延的根系。

       人们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有看到任何效果,于是决定放弃。你会想:“我每天跑步,都坚持一个月了,可为什么我的身体没有任何变化?”一旦这种想法占了上风,你会轻而易举地抛弃好习惯。关键问题是,要想实现有意义的改变,新养成的习惯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突破没有明显变化的平台期,也就是所谓的“潜能蓄积期”。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一块冰,从25华氏度加热到31华氏度都没有融化,当温度上升到32华氏度时,冰开始融化。温度仅仅只上升了1华氏度,却引发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它突破了“潜能蓄积期”。如果你觉得自己培养好习惯或改掉坏习惯的过程很吃力,这并不是因为你失去了自我提高的能力,而通常是因为你还没有度过潜能蓄积期。当你最终突破潜能蓄积期之际,人们会称之为一夜之间的成功。外部世界只看到最具戏剧性的薄发一瞬间,而无视之前厚积的漫长过程。但是你要知道,正是你很久以前下的那些功夫,当时你似乎看不到任何进展,才使得今天的飞跃成为可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颗习惯的种子都来自单一的、微小的决定。但是随着这一决定不断得以重复,一种习惯就会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扎得越来越深,枝叶也日益繁茂。戒除坏习惯犹如连根拔起我们内心枝繁叶茂的橡树,而培养好习惯则像每天不忘浇水,悉心培育一枝娇嫩的鲜花。

(三)习惯让我们专注于养成体系,而不是目标。

       体系和目标有什么不同?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 。例如教练的目标是带领队伍赢得比赛,体系是招募和管理队员、组织训练的过程和方式;企业家的目标可能是营业额突破上千万元,体系则是组织开展新产品、雇用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高中生的目标是考上心仪的大学,体系则是练习习题、搞清错题、弄懂知识盲区,以及通过考试获得反馈的方法。作者提出: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结果,就不要紧盯着目标不放,而要把精力集中到体系建设上。原因有4个,一是赢家和输家心怀相同的目标,但结果却完全相反,就说明目标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如同作者举过的例子:英国自行车队一直拥有赢得环法自行车赛的目标,却在110年以来从未成功过,他们只有在实施了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的体系改进后,才取得了不同寻常的结果,一举夺冠并连续保持。二是实现一个目标只是短暂的改变,例如制定并完成了一次大扫除的目标,如果不能做到持续的卫生和秩序的保持,房间仍会乱七八糟,治标不治本,解决体系层面上的问题,才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效。三是目标只会让我们产生短暂的快乐或幸福感,当你爱上过程而不是结果时,只要创建的体系在正常运行,你就会在整个过程 中感受到快乐。四是目标与长远改进的大方向不一致,当你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目标上,一旦目标达实现,推动你努力前行的动力也就失去了依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完成预定目标后又恢复了旧习惯。

       如果你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问题的根源不是你,而是你的体系。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应拘泥于单一的目标,而是关注整个微习惯体系。微习惯指的是微小的变化,边际收益,1%的改进,他们微小但强大。正如原子是分子的组成部分一样,人的言行举止的显著特征也是由无数微习惯聚合而成。我们应着眼长远,坚持不懈地实施微习惯体系,做长期主义者,享受复利的威力。

(四)习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养成习惯有三个层面 一是结果, 二是过程,三是身份。基于结果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基于身份的习惯,重点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我想减肥只是一个结果 我吃减肥餐或者运动是过程 而我想成为一个健美轻盈的人则是身份。每个行动体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体系,体系是由一整套信念和假设塑造的,它就是隐藏在习惯背后的身份。想象两个人拒绝吸烟的情形,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表明了他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现在的生活,他不再自认为是烟民。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例如我想变瘦,但假如我的身份属于要尽情享受美味、绝不亏待自己口欲的人,那么我就会满足口欲享受美食,而不是合理饮食以控制热量摄入。也就是说,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就很难改变你的习惯。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计划,但是你还是你,并没有任何变化。

       内在激励的终极形式是习惯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你越是以自己身份的某一方面为傲,就越有动力保持与之相关的习惯。例如你以自己的一头秀发为傲,你会养成各种习惯去呵护和保养它。真正的行为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研究表明,一旦一个人完全认同自己身份的某个特定方面,他们就更有可能如此这般地行事。将读书融入自己身份的人会主动阅读,将健身融入自己身份的人不需要说服自己去定期锻炼。

       养成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的改变需要一点一滴、日复一日、习惯再习惯的积累。我们自身不断经历着微观上的演变。每个习惯不仅会得到结果,还会教会你更重要的事情:信任自己。你开始相信你真的能完成这些事情。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投票给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当票数不断增加,你的新身份的证据也会改变,你讲述给自己的故事也开始改变。因此,习惯是改变身份的必经之路。你每次写下一页时,你就是作家;你每次开始训练时,你就是运动员;你每次翻开书时,你就是读者。

       改变身份只需要简单的两步过程:一、决定你想成为哪类人;二,用小赢证明给自己看。首先,选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个人、团队、社区、国家等各个层面都适用。你想代表什么?你的原则和价值观是什么?你想成为哪种人?这些都是大问题,许多人并不知道从何说起,但是他们确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练出六块腹肌,不再感到焦虑,让自己薪水翻倍。就以此为开端,从你想要的结果开始往回推,弄清楚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问自己:“拥有我想要的结果的人属于哪个类型?什么人能够学习一门外语?什么人能够成功创业?一旦你把握住了你想要成为的人的类型,你就可以着手采取一些小步骤来强化你想要的身份。例如我想成为一个健美轻盈的人,那就问自己:“健美轻盈的人会怎么做呢?”以这个问题来引导自己:她不会暴饮暴食,不会只满足口腹之欲而伤害肠胃,会适量运动,会早睡早起,这样,我就会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断地重复这些行为,“健美轻盈的人”的身份就会愈加得以强化,习惯就与我的身份融为了一体。习惯塑造身份,身份塑造习惯。这是一条双行道。如果你选择一个负向的身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例如给自己打上“我不会分辨方向”、“我总是迟到”、“我数学不好”等标签,你便滑入这种心理定式,并信以为真,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便用行动让自己真的成为了这样的人。

二、如何掌控习惯

       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是从经验中学到的心理捷径,习惯形成的过程始于反复尝试。生理学研究成果显示,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这四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并最终让我们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例如你走进黑暗的房间(揭示),你想要看见屋里的状况(渴求),于是你开了灯(反应),你满足了自己要看到的愿望,开灯与置身于黑屋子里之间建立了关联(奖励)。

       这4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奖励,影响着我们日常所做的每一件事,作者将其转化为实用的框架,用来设计好习惯并消除坏习惯,这就是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一)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在第一定律中,作者介绍了4个方法来训练自己让好习惯显而易见,分别是填写习惯记分卡、应用执行意图、习惯叠加、设计环境,我用表格的形式将其原理和我的实践计划展示出来。

      同时针对戒除坏习惯,作者应用了反向方法,让它脱离视线,即把坏习惯的提示清除出你所在的环境,我认为这在现实生活更具指导意义。有很多成功的人并不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强,反而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正确的方法,不需要经常自我克制,因此更容易做到。原理我在这里进行详细记录:

       毅力、勇气和意志力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但增强这些品质的途径不是期望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而是创造一个有纪律的环境。因为习惯一旦被编码,每当环境提示再次出现时,相关行动的冲动就会随之而来,这是行为改变技巧可能适得其反的原因之一。用减肥演示羞辱肥胖的人会让他们感到压抑,结果导致许多人回归他们最喜欢的应对策略:暴饮暴食。向吸烟者展示被烟熏黑的肺的照片会让他们更加焦虑,反而会促使许多人想要吸烟。如果你对提示处理不当,你反而会引起你本想制止的行为。

       坏习惯具有自身催化的能力,这个过程会自我滋养 。它们一边激发人们的某些感觉,一边麻痹他们。你情绪低落,于是你吃垃圾食品;因为你吃垃圾食品,你会感觉不好。看电视会让你感觉慵懒,于是你会看更多的电视,因为你打不起精神去做任何其他的事。你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想越焦虑,于是你就靠吸烟来缓解焦虑情绪,这反过来让你的健康状况更糟糕,不久后你会感到更焦虑。这成了恶性循环,坏习惯失去控制,接踵而来。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为“提示诱发的欲望”:某个外部触发因素激起的、需要重复坏习惯的强迫性的欲求。一旦你注意到了它,你就滋生了想要它的念头。这个过程一直存在,只是通常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科学家们发现,在向瘾君子展示可卡因图片时,只需33毫秒就能激活大脑中的奖励途径,并激起吸毒的欲望。这种速度对于大脑来说太快了,根本上升不到意识层面,上瘾者甚至无法告诉你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只知道他们渴望得到毒品。仅靠抑制诱惑是在做无用功,从未见过有人长期置身于消极环境中而能坚守积极的习惯。更可靠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改掉坏习惯,消除坏习惯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是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例如晚上老是刷手机不睡觉,那就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喜欢吃零食又怕长胖,那就不要买零食,避免接触它。总是刷视频一个接一个,那就把相关的软件卸载掉。这样简单的改变就会很有效,原理就是让不良习惯的提示脱离视线。

(二)第一定律:让它有吸引力

(三)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第三定律中“酝酿与行动”部分对我触动最大。酝酿与行动,两者听上去差别不大,但它们真的不一样。酝酿意味着你在计划、策划和学习,这些都是好东西,但它们不会产生结果。酝酿让你感觉自己正在做事,但实际上,你只是在准备做事。当准备工作变成某种形式的拖延时,你需要有所改变,你不想只是一味地做计划,你想真刀真枪地操练起来。如果你想掌握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无须力求完美。习惯的培养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重复的次数。


(五)如何做得更好

1,选择与自己个性和天赋相匹配的行为,发扬自己的长处,这样的习惯更容易养成并持久。

2、如何保持充沛动力?金发女孩准则告诉我们,做力所能及、难易适中的事,是保持充沛动力的关键。最佳激励水平的描述为:处于枯燥乏味和焦虑不安之间的中点。改善需要微妙的平衡,你需要时常处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务,在令你殚精竭虑的同时,让你能够取得足够的进步来保持激励水平。

3、当你厌倦时,如何继续保持专注?成功的最大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随着我们的习惯变成日常举动,我们开始脱离固有的轨迹,转而去追求新奇的事物。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一个永无止境的周期性循环,无论是健身方式、饮食习惯,或是创业的想法,总是换来换去。当你感到心烦意乱、苦不堪言或精疲力竭时,虽鼓足干劲还是萌生退意,这是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的分水岭。专业人士依照既定计划行事,毫不动摇;业余爱好者则随波逐流,任性而为。专业人士知道对他们来说什么最重要,并有目的地去做;业余爱好者则随生活中的突发情况而变。当一个习惯对你真正重要时,你必须愿意在任何心情下坚持下去。专业人士不会因自己心情不好而改变行动的时间表,他们可能享受不到乐趣,但他们仍能做到坚持不懈。成为出色的人的必经之路,是无休止地反复做同样的事,且痴心不改。因此,我们必须爱上厌倦。这一段,这让我想到曾国藩的困知勉行。

4、如何持续精进?习惯动作+刻意练习=精通  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反思和审视的体系,避免陷入自满的陷阱。

成功不是要达到的目标,也不是要跨越的终点线,它是一个让人得以进步的体系、精益求精的过程 。围绕行为转变四大定律循序渐进地发展,我们会不断获得1%的进步,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微小的变化,显著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控习惯》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