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21天

        今天我阅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辑第17一20节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这种配套效应为整个事物的变化提供了动静,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随之变化,以便与其配套,从而促进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更新。有价值的"睡袍″可以促使我们为了与之配套而产生一系列好的或者对我们成长有利的行为表现。所以作为家长、老师,我们要送给孩子、问题学生一件好"睡袍"。

        我们在实施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奖励。分辨清楚哪些要求是可行的,哪些要求是不可行的,不可行的要求坚决不能答应。因为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只会助长孩子的坏行为,而不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奖励要注意多样性,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合理利用变化的间隔强化方法,给孩子们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奖励物,会产生改造其行为的巨大力量。

        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个体在进行自我知觉,即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这也就是有时候我们人为什么会盲目的去相信算命先生的天书的原因。而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借助巴纳姆效应的东风,综合一下学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然后和学生来一段推心置腹的谈话,也让学生惊叹一下老师的"料事如神″,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立刻拉进了,再深入做工作也就容易很多。

        当我们经历了多次挫折以后,就会表现出来一些绝望和放弃的态度,这被称为"习得性无助″。这在某些所谓的“后进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那作为老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走出这种无助的怪圈呢?首先应该要善待所有的学生,而不仅仅只是优秀生,其次给失败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另外,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第四,不要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也就是挫折感。最后最根本的我们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的面对挫折,积极的去看待挫折。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让他们知道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是方法不正确,这些都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激起学生能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