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当人类的智慧无法解答时,只能将它们解释为超自然现象。
就艺术而言,一幅作品之所以成为传奇,有时正是因为画中的谜团,杰作与谜团,两者实在难分难解。
有些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谜,例如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imi Malevitch)的《白底上的白色方块》(Carré blanc sur fond blanc),它就像高傲的艺术宣言,要掀起20世纪的艺术革命。
《白底上的白色方块》,卡西米尔·马列维奇 1918年,布面油画,78.7厘米×78.7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
有些作品中藏着大量神秘的符号,当我们进一步探索它们时,会发现要说出其中的道理是不可能的,例如委罗内塞(Véronèse)的《迦纳的婚礼》(Noces de Cana de)。
《迦纳的婚礼》,委罗内塞 1563年,布面油画,677厘米×994厘米,卢浮宫,巴黎
有些作品描绘了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例如白天与黑夜同时出现在马格利特(Magritte)的《光之帝国》(l’Empire des lumières)中。对于观众而言,不论你思路多么清晰,多么足智多谋,恐怕都无法回答内心的疑问。
《光之帝国》,勒内·马格利特 1954年,布面油画,146厘米×114厘米,皇家美术馆,布鲁塞尔
名画虽好,但却看不懂?
来,跟着“艺术侦探”来一场名画解谜游戏!
游戏入口在这里↓↓↓
都市人解压读物!如解谜游戏般有趣的艺术赏析,cosplay“艺术侦探”破译画中故事,细节控福音!
[法]格拉德·迪尼佐
2021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备好放大镜,跟知美君一起来“探案”吧!
案件1——
#破“案”游戏
扬·凡·艾克(约1390—1441年)
500多年来,《阿尔诺菲尼夫妇像》(Les poax Arnolfini)令世人痴迷,我们只需数一数有多少与它相关的文献,便能了解一二。数不清的研究者对这幅画展开“调查”,前赴后继地探索它的秘密,他们找出无数隐秘的符号,然后顺藤摸瓜解读此画。
《阿尔诺菲尼夫妇像》藏着太多秘密,引发世人无穷的遐想,这种“待遇”令其他名画羡慕不已,然而学术界从未达成共识!
《阿尔诺菲尼夫妇像》,扬·凡·艾克 1434年,木板油画,82.2厘米×60厘米,伦敦国家美术馆,伦敦
假镜子
说到“画中画”,没有任何图像能超越《阿尔诺菲尼夫妇像》里的镜子。
这面圆形的镜子凸出墙面,镜子的表面光洁无瑕,十幅圆形的耶稣画像如繁星围绕着它,使镜子变得神圣、崇高。我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被遮挡的东西,例如人物的背面、窗外的布鲁日风光、天花板以及两位站在门口的客人。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镜里与镜外的场景稍有出入:位于夫妻之间、象征着忠诚的小狗消失了;也不见二人执手,镜中的他们似乎变成了两尊阴森可怖的雕塑;分别穿着红衣和蓝衣的两位客人可能是画家本人和他的友人,甚至是他的哥哥,他们的眼前是一番虚无、忧伤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男人是谁?
长着一张不讨人喜欢的脸和一个奇怪的长鼻子,面色蜡黄,轻度斜视,画中的男人实在和美男子沾不上边。一顶硕大的毛毡帽压着他的脑袋,更突出他瘦弱、僵硬的身材。
不过,他身穿毛皮内里的天鹅绒长袍和黑色上衣,精心奢华的装扮反映出他的社会地位。扬·凡·艾克不想把他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没有迎合大众,而是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写实画法。
谜一般的女子
在年轻女子的身上,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臃肿的身材与苍白的面色,两者形成明显的对比。女子神情忧郁,双目低垂,额头光洁,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中。她身穿一件袖口带有皮毛的宽大绿衣和一条蓝色长裙,我们只能看到长裙的袖管和下垂的裙角。
她戴着一顶编织发饰,看起来沉甸甸的,因此太阳穴两侧的花边格外显眼,而颈间的两串珍珠项链证明了她品位不凡。腰带系在胸下,一手轻轻抚摸腹部,人们从这两个细节推断她已处于怀孕后期。
案件2——
#神秘事件之谜
伦勃朗(1606年或1607—1669年)
把《旧约》中描述的一起神秘事件变成一幅神秘的绘画,伦勃朗大胆地将这一事件呈现在了画面中!我们首先注意到画中的光线,伦勃朗以此表现国王看到墙上文字后的惊慌,因为这些文字预言他即将毁灭。
《伯沙撒王的盛宴》,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茵 约1635年,布面油画,167.5厘米×209厘米,伦敦国家美术馆,伦敦
彼时,伦勃朗即将迈入三十岁大关,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画家。创作这幅画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如何用巴洛克风格诠释《旧约》中这个神秘的故事?一旦做得不好,很容易变成一出鬼怪奇谈。
惊恐的女人
大逆不道的君主旁边,一名女子花容失色,她双手合起,似乎作出祷告的手势。她是谁?根据《圣经》记载,伯沙撒的王后没有出席这场宴会,直到神谕显现,引起骚动后,她才出场。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画中的女子不是王后,因为伦勃朗不一定遵照《圣经》原文来作画,他更注重宗教绘画的精神表达。
王后吓坏了,她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张,不过她的神志还算清楚,她让国王叫来但以理,先王尼布甲尼撒曾评价他“明察秋毫、智力过人、智慧比得上神明”。这位先知随即揭晓了这则不祥的预言。
伯沙撒王的盛宴
法语中有许多源于《圣经》的表达方式,可是了解它们起源的人越来越少了。“伯沙撒王的盛宴”就是其中之一,它形容场面盛大、菜色丰富的宴席,指的就是我们所讨论的这幅画。
食物盛放在从耶路撒冷的神殿夺来的圣器里,宴会上的宾客酒肉正酣。此时墙上闪现一串文字,打破了喜庆的气氛。近景中这串丰硕的葡萄是画中唯一具有立体感的图案,葡萄在《圣经》中多次出现,例如上帝在应许之地种下的葡萄,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前往那里;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与使徒共饮的美酒也是用葡萄酿成的。
残暴的君主
巴比伦国王伯沙撒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其父王是尼布甲尼撒。在这幅画中,他包着带有羽毛装饰的头巾,身披毛皮斗篷,上面挂着沉重的珠宝链子。对于这一形象,伦勃朗借鉴了穆拉德三世(Mourad III)的相貌,这位奥斯曼苏丹的肖像版画在欧洲广为流传。
相较于人物的历史原型,其艺术特色更吸引我们的注意,它集巴洛克艺术风格于一体,活跃与动感、失衡且扭动的身体、奢华且充满异域情调。这位君主年事已高,满脸皱纹与倦容,他遭到了命运的审判,判决将立刻执行!
无法破译的密语
伦勃朗曾在阿姆斯特丹的犹太区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画中这段恐吓的密语,他可能参考了犹太拉比梅纳斯·本·伊斯拉埃尔的著作,后者也是画家的好友。
可是,伦勃朗仍然选择从上往下书写这段文字,而不是从右至左,他或许想以这种方式强调没有人能解读密语的内容,连精通《圣经》的巴比伦教士都无法破解,唯独没逃过先知但以理的慧眼。
密语的含义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法国的《旧约》专家提出过一种独特的见解:“一斤、一法郎、两片土地”,即“你的国土将落入外邦人的手中,你的统治快到头了,上帝会跟你算账的”。
案件3——
#眼神的秘密
扬·维米尔(1632—1675年)
说起艺术史上最令人费解的作品,扬·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la Jeune Fille àla perle)和《台夫特一景》(Vue de Delft)绝对榜上有名。学者从未停止对《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探索,他们做过大量研究,甚至用上了最先进的工具——应用于医学影像的X光透视技术,依然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扬·维米尔 约1665年,布面油画,44.5厘米×39厘米,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海牙
头巾,东方的标志
少女头上的群青色头巾十分特别。这是一件异国的装饰物,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为荷兰带来了大笔财富,在维米尔生活的时代,常常能看到商船频繁来往欧洲与东方。
在欧洲人的眼中,头巾象征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又令人忧心忡忡。
少女的头巾之所以闪耀动人,还在于其细腻的色彩,群青色随着前方的光线发生细微的改变,并与头顶的柠檬黄形成鲜明的对比。
珍珠:纯真的象征,还是卖弄风情?
珍珠耳环位于画面的中央,虽然它并不抢眼,但是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目光。然而,这件首饰之所以能被历史铭记,更是因为其大胆的创作手法。1994年,专家对这幅作品展开了精细的修复,揭开了维米尔的艺术秘密。
维米尔的画技令人叫绝,尤其体现在他对阴影的处理上。画中藏了三个光源,分别是近景中的自然光、白到发光的肌肤,以及洁白的领子,它们个个分明,照亮了这个简单却生动的画面。珍珠像一面魔镜,照映出永不停息的生命力,虽然我们不易察觉这种生命的脉搏,但是它与黑暗的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因此变得鲜活。
难忘的眼神
要怎么形容这个眼神呢?迷离还是深情,忧郁还是固执,友善还是淘气?这幅画不断地向我们抛出问题。女孩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突然转过头,向观众一瞥,脸上略带疑惑和厌倦,然而观者早就沉醉其中了。
维米尔还运用了一种古老的肖像绘画手法,这种手法可能在肖像绘画诞生之初就有了:以少女的姿势,她的目光恰好越过了肩膀(这是时尚摄影中常见的方法)。
少女的脸沐浴在光线下,观者似乎产生了幻觉,仿佛听见有人轻声呼唤她。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尽管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幅画的神秘,认为它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可实际上它什么意思也没有!
案件4——
#黑夜的秘密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
《星空》是一幅令人不知所措的作品。站在它的面前,一种强烈的感受扑面而来。天空中,画家用颜料编织了一张狂野的网络,所有规则被他抛在脑后,蓝色的夜空被汹涌的激流吞噬,泛出点点星光。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怎么会感受不到画家内心的痛苦?
《星空》,文森特·梵·高1889年,布面油画,73.5厘米×92厘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
当时,画家正在普罗旺斯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1889年6月9日,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给弟弟提奥(Théo)的信中吐露心声:“很奇怪,每次我都尝试想清楚什么使我来到这里,每次我都发现,这只是一场意外,没什么两样。就这样,一种巨大的恐惧、一种厌恶扼制了我,不让我思考下去。”
月亮与月光
这幅画中的月亮不是一般的大,连被地球挡住的那块都非常耀眼,正如《创世纪》的开头所说,月亮是神造的“两个大光”之一。日光在基督教中代表了上帝的神谕,耶稣为人类解释神的旨意,他的话语通常用月光来表现。梵·高肯定知道这一点,他热衷于神秘学,在比利时博里纳日(Borinage)期间,曾立志一生从事传教工作。
月亮具有繁衍、女性和传播福音的意象,静谧的月球出现在这幅表达反抗与痛苦的作品中,梵·高,一个拼命寻找绝对真理的灵魂,难道不是在向它表达敬意?
柏树,反抗死亡
梵·高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柏树,不仅因为其优美的线条和色彩,更因为柏树在地中海文明中被赋予了强大的象征意义。从古典时代起,拉丁语国家就用这种植物代表死亡与悼念,因此柏树成为了绝望的象征。
阿波罗因为心爱的库帕里索斯(Cyparissos)死去而潸然泪下,他的眼泪浇灌出一棵柏树,人们以这位年轻人的名字来为柏树(cyprès)命名。
不过《星空》中这棵高大、神圣的柏树并不表示哀悼,相反,它象征着生命力,它的枝叶虽然是暗绿色的,但是从不凋落;它散发出幽香,其木材不易腐烂;它奋力伸展着枝叶,直上云端!
对抗错乱的武器
古希腊、古罗马诸神的噩梦中经常出现两个互搏的妖怪,这两朵螺旋星云在翻腾的天空中舞蹈,可以看作梵·高与内心的恶魔搏斗。《星空》表现的绝不是梵·高的精神疾病,而是他与病魔的顽强抗争,画中没有其他元素比这两朵星云更能体现这一点了。
观者从这种表现痛苦的方式中看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子吗?梵·高是最早一批迷上日本版画的西方画家之一,他所使用的漩涡图案常见于日本版画大师的作品中。
奇幻的村庄
村庄像一座超现实的海市蜃楼,它镶嵌于星空下,成为另一幅景观。中间的教堂并不像普罗旺斯常见的基督教建筑,它更像一座北方的建筑。地平线因阿尔皮耶山脉而富有生气,它是这幅画中最写实的部分。
梵·高把一个时间想象成多个时间,把一个空间想象成多个空间。他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他的脑海中有一片耀眼的星空,来对抗一阵阵绝望,那片神秘的星空具有宽慰人心的力量。
[法]格拉德·迪尼佐
2021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细节到位!角度清奇的另类艺术解读
你知道吗?名画中藏着不少普通人难以发现的细节!本书的作者邀请读者做一次“艺术侦探”,跟随他阐释作品和画家之间的关联、发现作品中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本书还按时间线的顺序排列,从故事中就可以构建艺术史的脉络。
挖掘51幅世界名画的“画中之画”
其实经典名作远不止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每一幅画中都藏着另一幅画。作者选取了西方艺术史上51幅世界名作,将画作中那些隐喻的心机、象征的符号、甚至是细思极恐的线索一一解开,每阅读完一节,读者必定会重新认识史上这些伟大的绘画。
故事性与专业性兼具的睡前艺术读物
这本书不独剖析画作本身,还引申解读画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作者创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引导读者与画家玩一场捉迷藏,十分适合睡前阅读,每天get一个艺术小tip不是梦。
专业作者背书
这本书的作者为格拉德·迪尼佐,是法国学者、音乐学家和艺术历史学家,也是研究艺术和遗产和文明方面的专家,代表作《绘画解释的圣经》《绘画解释的英雄和传说》和《达芬奇》。2007年,他的作品《Jean Dewasne8》获得了美术学院的Thorlet奖。本书则是作者依自身的专业知识,基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解读名画的作品,十分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