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就要看他是否锋芒毕露

《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中国历史上也有不杀功臣的皇帝,比如宋太祖赵匡胤。

我对赵匡胤的印象很好,在我看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现在的史家对宋朝的评价不高,认为宋朝积贫积弱,这是不对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虽然它的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创立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制度和传统,这些制度和传统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比如,宋朝实行皇权、相权与台谏(御史)三权分立,皇帝旨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因此,宋朝基本上杜绝了女主、外戚、宦官窃柄乱政和身边人操控的现象,很少发生内乱。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据说,就是借鉴宋朝的。另外,美国的军政军令分离、军队国家化也是借鉴宋朝的。所谓军队国家化,就是军队不专属于特定人士,无政党派系分别,属于国家,其目的是避免军队成为党派或私人干涉和影响内政的工具。元代史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太祖,收尽天下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是天下晏然。”所以,宋朝的制度非常先进,已经达到了近代的水平,尤其是不必动用残酷的刑罚,就可以避免腐败和内乱等问题,这一点非常伟大。

而且,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朝代,它设有专门的言官制度,不杀文官也不侮辱文官,鼓励进谏

此外,宋朝还有很多过人之处,值得后人借鉴,所以,用“积贫积弱”来定义它实在是有失偏颇。实际上,在欧美和日本,学者们对宋朝的评价都很高。比如,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费正清认为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英国学者李约瑟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

赵匡胤能开启和奠定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能创造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让哲学、伦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医学、工艺百花齐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是了不起。不过,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这一件件“大事”,而是一件一件“小事”。比如“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很简单:有一天上朝,赵匡胤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大臣们问他,陛下,您为什么这么发愁啊?他说,不当皇帝的时候想当皇帝,当上皇帝之后就睡不着觉了。大臣们又问他,您为什么睡不着觉啊?他说,你们想想看,如果有一天,部下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能不当皇帝吗?赵匡胤很聪明,他不说部下有可能谋反,而是说如果黄袍加身的主角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虽然他没有明说,但部下们一听就明白了,一个个心惊胆战,觉得要大祸临头了,于是回答赵匡胤说,陛下,我们都是粗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请陛下赐一条明路吧!赵匡胤说,不要紧,你们也辛苦一辈子了,不如交出兵权,我给你们一笔钱,你们回乡去做个闲官,好好地享享福吧,也能给子孙们留点家业。要是有缘,我们可以结为亲家,互不猜疑,何乐而不为呢?大臣们一听,就把兵权一交,享福去了。这个办法很好,不跟那些掌权的大臣们正面冲突,也不去伤害他们的性命,而是用一种委婉巧妙的方法来处理,迂回地保全了一些功臣。这也是典型的“曲则全”,用现代人的说法,也符合现在所说的人道主义。在中国历史上,这是非常罕见的。

据说,赵匡胤还给子孙留下了三条遗训,写在太庙里的一座石碑上,每个新皇帝即位时都要拜碑,并默诵誓词,大意如下:第一,保全柴氏子孙,除谋反外,有罪不得加刑;第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第三,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

赵匡胤之所以要保全柴氏子孙,是因为他抢了周世宗柴荣的江山,他觉得柴荣对他很好,他这么做是不厚道的,不想再去欺负柴家的孤儿寡母,也希望子孙后代不要欺负柴家后人。所以,他不但留下遗训,还赐给柴家“丹书铁券”,除非柴家子孙谋反,否则不能判他们杀头之罪——即使柴家子孙有谋反行为,也只能在监狱里赐死,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行刑,而且不能株连其族人。《水浒传》中就有相关的细节:小旋风柴进把很多罪犯藏进柴家,官府就不敢过问了,这是当时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后来,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赵匡胤这样的皇帝了。为了皇位,兄弟之间、都能自相残杀,而且毫无愧疚之心,更不会善待死者后人,甚至会将其满门抄斩,以免留下后患——赵匡胤同样不想留下后患,所以他不能把那些大臣留在身边,他也怕那些背叛过周世宗的人背叛自己,但他选择了以德服人,而不是斩草除根,这就是赵匡胤跟其他当权者的区别。不过,他好像也在不得已时杀过一两个功臣。所以,想做圣人,就不能当政治家,只要当了政治家,就必须遵守政治家的规则,否则就会被排斥出局。

至于第二条遗训,最后也变成了北宋最大的特点。宦海浮沉,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尤其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很多官员都被贬官罢职,包括苏轼,但不管怎么贬官,怎么罢职,皇帝都不会杀文官的头。这就是赵匡胤的遗训对宋朝的影响,而宋朝也因此成了中国思想最自由的朝代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第二个皇帝会像赵匡胤这样,留下这样的遗训,还要求每一个新皇帝都在即位时发誓。赵匡胤是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委曲求全、互相包容。

本章讲的是老子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在表述这种哲学观的同时,告诉你得道者、圣人是如何面对世界的,并且为那些想要成为圣人者提供一种行为规范。《道德经》中有很多类似的表述,老子总是会告诉你圣人怎么做,圣人怎么想,圣人怎么选择,其目的,就是做出表率,希望别人也这么做。当然,我所说的圣人不一定是得道者,主要是德行很好又有影响力的人。

你也可以把这些表述当成处事做人的谋略,这样理解也对。那么,“曲则全”就是道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谋略,它不提倡刚直、僵硬、硬碰硬,道家从来不会这样。

你看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到极致,却能四两拨千斤,这才是最厉害的。它代表了道家智慧的特点——圆融。

道家认为,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就能解决,而且能做到周全。

所以,你想知道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就要看他是不是锋芒毕露。如果他锋芒毕露的话,就必然做不了大事。所有做得了大事的人,都是厚德载物、能委曲求全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成就一个大的事业,想实现更大的价值,就要成为一个厚德载物、能委曲求全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道家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就要看他是否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