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罕井

秋风来了,北方各种阔叶树的树叶都开始掉落了,有时一个星期没注意,出门在大街上偶然脚下踩到遍地的法国梧桐树叶,你就可以看到树叶全部不在树枝上了。渭北深秋迷离的阳光下,地面上,沟沟坎坎到处是枯萎的花草和落叶,层层的枯叶与失去绿色的枯草和光秃秃的各种果树、杨树、柳树、桐树、叫不上名的树树及仍然挂有零星红彤彤柿子的柿子树在秋风中摇曳着。它们在渭北黄土高原上形成了西北特有的秋冬季节景色。

罕井第一次通了火车

从西安往北走遇到的第一座高山叫尧山,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的先祖尧的妹妹而命名,在尧山南麓面向南方的山凹中,本来光秃秃没什么树的山脉上,却突出地有大片的松、柏树,一年四季常青。在那山谷中有一个庙名曰:尧山圣母庙,相传是为纪念尧的女儿而建。在庙后崖壁山石中有许多的化石,相传在元代出土过古人类化石,那时人们叫人类化石为仙蜕。我曾爬过其中一个叫"仙人洞"的洞,确实不一般,洞中石壁上似有不同于一般岩石的东西存在。

尧山庙会

尧山庙东北几公里外有一个小镇叫罕井镇。 在1970年以前,罕井,这个陕西省蒲城县最北边的小镇与关中其它小镇相比极为普通,甚至还不如别的小镇。现在,罕井镇已经是渭北第一镇!记忆中,小镇仅有一条烂街,何为烂?是完全原生态的那种。完全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是泥泞不堪,两旁是参差不齐的关中人特有干打垒的泥巴墙,厕所那里人叫茅房,家家门口边上都有一个,那时上街完全不用着急找不到厕所,因为满大街都有厕所。一个接一个。他们把厕所建在门口是为了使用农家肥方便,门口墙边常有正在发酵的农家肥堆。 这条街其实是弥家村和樊家村的村道,人民公社后有了供销社和照像馆什么的,还有个面粉厂。面粉厂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很威风,小时候我好喜欢爬到它背上骑着玩。由于常年有小朋友骑它,石狮子背上好光滑。

1965年开始,中国由于国防军事需要,在中国的中部川陕贵鄂甘等省份大力建设三线军事工业基地。所谓一、二、三线,是按我们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分两大片,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能源工业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部门。主要有贵州六枝、盘县、水城地区和陕西渭北地区的煤炭基地,湖北的葛洲坝水电站、甘肃的刘家峡、八盘峡水电站,贵州的乌江渡水电站,四川石油天然气开发、陕西秦岭火电站等。 开始时,贵州六盘水地区的煤炭是重点开发对象,因战略地位重要,要供应煤炭给也是三线建设重点项目的攀枝花钢铁基地。所以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军民在六盘水大会战,快速建成了许多煤矿,电厂,洗煤厂,各种配套设施和专用铁路线!几年后,渭北能源基地也开始进入到快马加鞭的时代。三线建设中,除了六盘水能源基地外,渭北能源基地是第二个重点建设项目,在渭北的四处地点分别设了四个矿务局:铜川矿务局,韩城矿务局,澄合矿务局,蒲白矿务局。前面三个都把总部设在了城市中,唯有后面的蒲白矿务局把总部设在了上面介绍的那个破破烂烂的小镇罕井。于是,千年历史的小镇开始变化了!

上山的人川流不息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国与苏联在珍宝岛爆发了激烈的边境冲突,一时间战争阴影乌云密布,中苏双方在边境地带各自陈兵百万以上,士兵枕戈待旦准备打仗。本来早已开始几年的三线建设因此而快马加鞭行动起来,全国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种三线建设基地全面热了起来。准备打仗让中国人热血沸腾,无论是身在前线还是后方,人们的积极性比天还高,前面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也一定能万众一心去克服它!

时间再往前推几年,我的父亲在东北39军115师的部队服役五年后随部队集体转业地方,支援国家建设,从部队驻地东北辽宁来到西北内蒙古乌海乌达矿务局。工作结婚生子,纪历文革动荡时期没几年,集结号再次吹起。 迅速地,经过调集,先行开拔的是筹备组早已去了陕西,后面大部队上万人陆续乘火车汽车,浩浩荡荡来到了小镇罕井。同时代,在中国的铁路线,公路线,水运线上,甚至于飞机航线上,都是这样的繁忙景象,人们拖家带口,提着背着简单的行李集体奔赴命令他们去的地点。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心灵中的上帝视角来看到他们的那一瞬间:在纯净的天空中,有远去的白云朵朵,一长串望不到尽头的各色卡车,许多车没有帆布车篷,每辆车上都有二三十人,大人小孩全有,大家基本上穿着没有标识的旧军衣或中山装式蓝黑两色衣服,虽然个个都脸色黄而黑,但双眼都有无尽的活力和坚定的意志在闪烁。因为是集体转业的前军人,大家年龄相差并不是很大,孩子们年龄也一样,普遍是十岁以下的小孩,正是天真无邪的岁月,在公路的颠簸中,孩子们在简单的饭食填饱肚子后,开心地又唱又跳,在四周渐渐黑暗的黄昏中,在父母的怀抱中,逐渐安静下来。其实,风一直都从汽车前进的方向不停地吹着大伙,但人们记忆中早已忘记了,只记得阳光在西边是漫天的红色,远去的村庄,前方不断由远及近的山峦,树木的枝叶泛着无限生机的光亮,随风点点闪现,前方有人们希望的生活!

曾经的蒲白矿务局办公楼

很快,渭北能源基地中的铜川矿务局韩城矿务局澄合矿务局蒲白矿务局所在地都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虽然1959年1月1日蒲白矿务局已成立,但那些年仅仅是地方小煤矿,是大三线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建设让蒲白矿务局成长为国家级的企业!罕井镇从此一生都是一批人几代人的家和挥之不去的思念。

当我完全记得事情时,已经是1974年左右。因为小,不用上学,又没能挤进满员而又唯一的幼儿园,所以同很多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们一起在家玩到可以上学的年龄。大人们全去上班了,哥哥们也去上学了,我们邻居家几个小朋友组成小家庭玩“过家家”,玩打仗等。家是"土建大院"里几十栋整整齐齐的统一式样的平房,那种用石块做基础砖头砌的柱子然后是夹杂干麦草的土胚砖做墙体,房樑是木料,房顶是统一格式的方形红瓦。房子里,地面是砖头铺平的,墙面用泥巴抹平再用白石灰刷成白色,吊顶的材料是芦席。一个三十瓦数的白炽灯泡就是夜晚的光明源。由于常常停电,家家都有一盏煤油灯。罕井镇被规化成军营一样,有机关大院、建安处大院、建井处大院铁工处大院,医院、学校、林场、后勤保障、消防、救护等等各处都有自已的地盘。这样一来,小镇一下子规模扩大十几倍,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应有, 火车站后来也通车了。

玩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家里地下能利用的东西都用来做道具,有时,一个大的柳条框可以坐进几个小孩,麻袋可以钻进去做被子。或做饭或睡觉,或去看病上学,反正学着过大人们的生活。大一点的时候因陋就简地制造些木头枪、铁丝枪玩打仗。那个年代,电影几乎只有战争片,小孩们在露天电影院看完电影后回来就开始重复电影中的战斗,只是武器是自制的木头、铁丝刀枪。

那个年代,我们都住在大院中,四周有围墙,外面就是农村的土地。那时在老街找到空地建成了较大的蒲白矿务局医院,在老街几百米外国家征用了土地建设了各单位的家属大院,每个单位的大院与办公地点较近。特别是机关大院,就在机关办公楼后面,其实,这是中国那个时代普遍的事实,既办公地与家属居住地很近,且在一个大院里。1970年代,罕井镇陆续建成了几百栋各种建筑,学校叫蒲白矿务局子弟学校,学生几千人。

在罕井镇,还有一所为培养煤矿技术人才的学校,是陕西煤校,属于中专。也是三线建设渭北能源基地的配属学校。那里的建筑是罕井镇当时最好的,有四层高大的主教学楼,有千人大礼堂,但礼堂内没有标准坐椅,平时空档档的,地面是还算平整的砖铺地面。那里常有节目演出,小朋友们可以随便进出。煤校还有个很大的运动场,四周植有枫树,是土跑道,中间有标准足球场,还有跳远比赛用的沙坑,每年都有校运动会举办,举办时现场用白石灰粉划出赛道和各种赛事项目专用线格。陕西的雨水少,所以,他们举行运动会时基本上都是阳艳天,我们常去观看,几乎湛蓝的天空下,意气风华的青年们爆发他们的能量,角逐着名次与梦想!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各种赛跑比赛时,记时的教炼与赛跑运动员人数一致,他们坐在楼梯型的铁梯上每人一块秒表,紧张地看着每人代表的那名运动员,耳朵听着,在赛道边,一块牌孑下,发令员高举发令枪,等各方准备好后,枪声啪一声响,各方人员立刻迅速行动,赛道上运动员你追我赶,掐表的裁判也各自紧盯自己代表的运动员不要出错,在快到终点时,大家都拥到终点线旁边,在运动员撞线时按停秒表,然后马上去报告成绩给总台,很快广播台就会播报成绩。然后大家向前三名祝贺,场面极其热闹。

建设初期的工人开会

其实,运动会是他们大小孩的,我们小小孩还是喜欢去爬树,在枫树上玩捉猴子,就是用剪刀锤子布决出输家,蠃家先上树找好地点,输家再上树去捉羸家,捉到谁就该谁下树,开始下一轮捉猴子,这其实相当危险,但也极其有意思,常有人摔落树下或被树枝划伤。但这样的刺激才更吸引童年的我们去玩它。

那个年代天空真的好蓝好蓝好蓝,也许是我还没到上学年龄,家里大人小孩都去上班上学去了的缘故,我的记忆中常独自去罕井镇城外的田野中玩耍。在四五月份时,罕井镇外四处是一片片黄色的油菜花地,油菜花开特别美。在更多的黄土高原类似梯田的农田中种着已长成形的麦子,轻风抚过,阵阵麦浪格外让人心贻。我喜欢在田间地头野花和杂草丛中捉蚂蚱玩,常捉住几只串成一串在狗尾巴草杆上带回家玩。

1976年九月的那一天,天空阴沉没有风,不算太冷。我正在土建大院门口公厕边上摆放的几十根粗大的水泥下水管上跳来跳去玩,忽然听到单位的高音喇叭播出了一种奇怪的音乐,然后就有人沉痛地声音说伟大的毛主席逝世了。小孩子们很奇怪都不敢玩了都跑回家了,长大后才知道那一天意味着什么。在那之前,父亲晚上都会去开会,会真多,政治的事务多过生产建设。70年代,罕井的蒲白矿务局在全面建设中,条件艰苦。几个生产矿全面铺开,都有一帮人员在地面地下同时建设,建成了配套的煤矿生产生活设施,虽然简陋些,但可以为国家出煤碳了!

那个年代生活不易,吃穿用的东西基本凭票证供应。小孩子时我就知道同大人们去粮站凭供应粮本买粮油,对粮店特亲切,因为粮食可以填饱肚子让人舒服。罕井镇的粮店在汽车站对面,是老粮仓前新建的两层楼房,那时感觉里面超干净气派。在罕井镇老街上,除了供销社外,照像馆,面粉厂,还有副食品店可以买猪肉。那个年代,不允许私人做生意,全是国营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并且这些商店没有新建筑全在又旧又破的房子里。其实那照像馆对面还是有个气派的高大建筑,可能是解放前的大户人家,那是高十多米的青砖建筑,门口有石板铺地有两个小石狮子还有栓马石柱。除这一家外其它本地人都是干打垒的旧院墙,街其实还是泥巴路。在老街上罕井镇政府的院子里有一处露天电影院,那里可以容纳千人,平时来看电影要自带小凳子,否则就只能坐地下或到人群后面站着看。那院子是封闭的,想看电影要买票,票价不贵,常常是一角两角钱一张。放电影的机器就架在场地中正对一个像高台一样的主席台,平时开群众大会可以用。银幕架在主席台两旁竖着的木杆上,偶尔我会遛到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后面看一下,那后面的人像是左右反着的,不好看。

交通便利

那时,在我们蒲白矿务局单位和住宅大院集中的地区已经形成规划较好的社区,道路也形成,只是仅仅铺些砂石,不过也好过泥巴路。铺上水泥形成水泥路时是到了差不多80年代。记得那时没有家庭卫生间和自来水,每个家庭的用电器基本上是电灯,少量人家有收音机就很牛了。每天到了要供水的时间,在共公水房水龙头前早已有长长的铁皮水桶在排队,有许多小孩来守着自家的水桶,边等边玩。那时小孩子们很爱合群玩,许多游戏都是一群小朋友们玩,当然,男女有别,基本上是男孩一堆女孩一群。许多游戏就在等水的时候玩,女孩跳皮筋,丢沙包抓羊拐,男孩骑毛驴,弹玻璃球,打四角牌背三角牌。很多游戏是现在已消失了的。并且几乎所有游戏都是多人集体性质的,在群体里,人与人的关系会联系的更紧密,友谊会让小孩子们不孤单。

后来,我上学了,不用天天在外面跑了。上学前我妈妈就教了点知识给我,报到那天,是在学校门口,有个女老师坐在一张桌子后,桌子上是一些表格什么的,我妈领我在桌子前,老师仅仅问了些简单问题并让我从一数到一百,我做到了。我都七岁了,他们当然要我上学,因为是蒲白矿务局职工子弟。

上学了,瞎玩的时候少了,上学学习要费脑筋,会累,所以,按时上学按时睡觉。以前没上学时,都是自然醒,一开始上学时,每天早上都是大人叫醒并帮穿衣服,吃点东西就随大人们一起步行出门,这时才知道人们去哪里了。那时有自行车的人都少,基本上上下班都是步行,那场景很壮观,人们从各个单位的大院中走出,汇聚在大街上,各自往各自的单位走去,孩子们则百川归大海地从各地走去学校,学校地址在罕井镇的中央,也是方便各单位大院中孩子步行不用太远考虑的。学校原先只有平房小学教室,后来随学生长大要进入初中高中学习才陆续建成初中教学楼和高中教学楼。我们也看到那些楼是如何建成的。

矿区篮球比赛

罕井蒲白矿务局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在那一所学校毕业的,这所子弟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人数最多时三四千学生同校。人数多,运动场有三块,小学初中高中每节体育课分别都有班级的人在三块操场上课。泥巴操场如果下雨了则不用上外面就在教室内上,多数自由上课只要不太吵闹就行。我体育课不太爱打蓝球踢足球,最多打下乒乓球玩玩单双杠,因为打蓝球踢足球会弄脏衣服,球上全是泥巴灰尘。说实在的,我们学校那时真不错,特别是上了初中后,还可以去学校化学和物理实验教室上化学和物理实验课,那教室里的器材真的在当时是先进的。学校给了我们这些农民当兵转业成工人阶级的后代很多文化,这是新中国的功绩,让我们永世不忘!

罕井镇在我上学的十一年里,那时是小学五年制,初高中各三年,各项建设项目就没停过,各单位建成了新办公大楼,新电影院(叫职工俱乐部)各单位住宅大院的旧平房陆续拆了建成四五层的单元楼,都是统一制式统一规划的楼型,家家有了卫生间和厨房,虽然面积不大但普遍都很滿意。那时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虽然不大了,但煤炭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所以,国家依然大力发展煤炭建设。

七八十年代,渭北高原小镇罕井人真多,孩子们都在上学,孩子们总是成群结队到处游荡玩耍。特别是夏季,炎热让人们无法呆在既无电风扇更无空调机的室内,基本上全家在室外,晚饭后,街道上,郊外的小路上,田头地垄间满是三三两两的人流动着。有一家几口人的,大人手牵小一点孩子的;有一伙男孩子风风火火去某处玩的;还有女孩子们折着花花草草在路边嘻戏的,生机盎然。陕西煤校还在罕井时,学生加上教职工有上千人之多,所以,外出乘凉散步的人更多了。许多时候,特别是到了暑假时,我们男孩子可以在田野外呆到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


很多次,我们总往罕井镇南边的南山上去玩,往往步行一个来回要两三个小时,沿途我们总是在地里找点东西玩,偶尔也上树摘些未成熟的柿子埋在树下某处,埋的很隐敝,想不让别人挖到。一般几天后又来挖出,那时,柿子都会从绿色变成暗红并且软了,由于不常吃水果,吃到这种柿子会觉得甜而好吃。其实,以现在的知觉来说,那种条件捂熟的青柿子一定不好。好吃的感受是那特殊时代的必然反应。爬到南山顶上,那个馒头山一点也不险峻的山包包上,孩子们都会在石头上刻字,一般都是名字。天空之上,黄昏时分,我们坐在山顶石头上眼睛望向远方,太阳的光芒随太阳西沉而无限美好,最美的总是在最后。

有一年闹地震,可能与中国那时在地下实验原子弹有关,那个年代地震多。那天也是夏夜,我早睡下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外面,四周全是人,全部大院里的人都搬出铺盖睡在马路上!由于我那时小未感觉害怕,那之后有几个月我们都睡在防震棚里,一种由木材加油毛毡建成的简易帐篷式房子。岁月流逝,当年的苦早己不是苦而是无限的怀念!

七八十年代里,中国的大小三线建设基地里,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们奉献着生命的光和热,他们的后代也将如此,为祖国奉献!我们从小就讲普通话,也几乎没人教,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就学会了。父母辈们也操着夹带本省口音的普通话,由于地处陕西,小孩们也多少会一些陕西方言。那时农村实行的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所有田地是国家的,农民集体下地干活。我们小孩子到农民田地玩很少被农民骂,因为我们总是去没有农民伯伯干活的地块玩。偶尔我们在村子田地中的柿子树上玩被他们发现了,他们会远远地大喊大叫吓唬我们,于是我们就一窝蜂跳下树狂奔回罕井镇。流了多少汗,脏了多少回早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无忧无虑地开心。

冒雪赶集的罕井人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了,罕井镇建设的更好了,街道已修成水泥路,人们早己可以做生意了,街道两边建了好多商店,商品丰富多彩,每隔五天有个集,四周的商户和群众都来赶集,街道上人山人海,甚是热闹。

也是那时,煤校搬走去了咸阳市,我们班就走了五六个小伙伴,那时是81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事。那些煤校的孩子普遍学习成绩好过我们这些当兵的下一代。应该是家庭教育及成长环境在煤校校园里而不同,他们的家属院在煤校最里面,是砖砌的二层楼,那时还没预制楼板,所以,二层楼是石拱形,也就是窑洞式楼房。
蒲白矿务局公园

后来,在九十年代,那里随前边的罕井镇一个苹果院一起拆了建成了蒲白矿务局公园,成为罕井镇人们锻炼身体和休闲之地,公园里和城市中的普通公园类似,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喷泉各处桌椅很全。

也是在那时,罕井镇通了火车,我们是看着铁道兵一步一步修成铁道和火车站还有一座连结白水县城的七十米高的大桥的。在罕井镇上本来还可以看到大庆路上两边还有农田和果院,后来每年都有新建筑拔地而起,最后这条最主要街道两旁全是楼房,主要是蒲白矿务局各单位办公楼和商店。小镇的规模比我们70年来时大了十多倍甚至更多。 国家在大发展,我们是一线能源生产基地,虽然战争影响小了,但经济发展更离不开煤碳的生产,所以,我们煤碳企业一直很火。不停地向前发展、发展、发展。

游子回到罕井爱住蒲白宾馆

罕井镇虽然不大,只是渭北能源基地中的一个普通国家企业。但是,这里有六七万人,他们中的孩子们后来虽然许多仍然留下来继续在蒲白矿务局中工作为祖国奉献。但也有许多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后分配到祖国的各地各个岗位上为祖国奉献更多更好的人生。

其实,放大了看,当年三线建设中成百上千万的人们为祖国奉献了生命和智慧,是多么了不起。因为三线建设的特殊性,国家的国防支柱和基础性。所以,为了表示国家的重视,我们建议国家应设一系列勋章,来表彰为了中国的国防建设而默默工作,付出生命、智慧、汗水、青春的职工们!军人们可以因功得到勋章,是因为军人们用生命和汗水及聪明才志和对祖国的绝对忠诚换来的,理应如此!三线建设的职工们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少了许多危险,但仍然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并且重要性甚至比前线士兵抗敌更重要!因为武器性能好不好,数量多不多,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现代战争打的是智慧,更是国防工业实力!如果国家可以做到特别奖励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的事和人,则一定可以激发激励社会中更多的人们为祖国奉献青春和智慧甚至生命,如果一个国家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为国家利益而自愿奉献一切,那么这个国家将无敌于地球!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罕井镇全貌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记忆】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