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教师阅读地图》的点滴思考(二)

“真正的激励应该来自真实的成就感,来自将教室里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卓越之后所获得的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激励是内在的,外在的所谓成功,往往只是额外的奖赏,而不应该成为追逐的目标。”若制度健全又公平公正,往往做到前者,外在的成功自然而然会跟随而来。但确实,如若以追求外在的成功为目的,必然会短视或者偏离目标。罗伯特伍德拉夫也说:“如果一个人不在乎功劳记在谁身上,那么他的成就和地位就不可限量。”哲学上也讲:“内因是根本原因。”那么,教育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呢?现在我也产生了困惑。

刚刚送走的这届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学校的实验班),在带班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做到公平公正。我便实行积分制,每学期清算一到两次。包括三大方面:学业成绩、平时表现(包括寝室、卫生、课堂表现、平时纪律、在校作业、过关任务、乐于助人、比赛获奖、为班级做贡献比如主动参与劳动担任班委值日班长课代表……)和周末作业。三大方面分别算出积分排名,然后排名之和,数字最小即为本期表现最佳者。这就避免了老师们之间加分不统一所产生的问题。比如语文的读书打卡作业最优者能得8分,次优者得6~7分,课堂回答问题最精彩者也未有超过5分的。而生物老师则比较“豪气”,往往10分、20分的给学生加分,这样两相对比,学生心理上对待各个学科各项作业自然会产生主次之别,造成偏科则得不偿失。再者,一些科目加分机会多而另一些则加分机会少,这也是极易产生问题。积分统计出来后,下一阶段的评优评先则以这个积分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卓有成效。

看到位老师这句话时,我想起了小俎同学。因为学生过任务情况参差不齐,一些学生会存在“吃不饱”现象,因此我便想办法让他们主动起来。每背诵一个优美句段(三五行,非我布置的)额外加2分,每写一个小片段(三五行、主题自定,写完给我看我给出得分)。有一周小俎背了112个(优美句段+课外古诗),当时我挺高兴,自认为想到了不错的方法,但是现在却困惑了:他是为积分还是真正的为求知?若是后者,那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激励学生真实的成就感呢?另外,任何一种方法的激励作用都是有时效性的,况且对于学生,新鲜感一过,便会懈怠,怎么才能使这种激励其真实的成就感持久的发挥作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教师阅读地图》的点滴思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