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变现和初心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这样。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这是汪曾祺在散文《自得其乐:写作是最好的休息》里写的一段话。

姑且把这当作这篇文章的题记吧。


记得我开始写作的时候,目的并不纯粹。

每读一本书,都想留下点什么。又不满足于抄写文中的金句,于是一边抄一边写读书感悟。

我想出一本书。这本书不需要出版社,不需要发行销售,只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文字留在崭新的、干净的打印纸上,随手翻阅,迎面扑来一阵油墨说不上太清新的味道。

我甚至自己设计了封面,只等着这些纸张攒满足够的厚度,就拿到打印店打印、装订。

现在是坚持阅读的第三年,可那些文字停留在了一百多页,再没有动静。

足够的厚度是多少呢?我不知道。人生有太多不满足,很少有足够的时候。

是在什么时候呢,读书的目的变成了找观点。读书心得变成了一张张短小的卡片。

我并没有说卡片阅读法有什么不好,只是有点遗憾,再没有那种满篇的心得和情怀。

现在想来,是我太拘泥于卡片的形式了。非要一个金句,一个我思感悟,才是卡片吗?其实未尽然。

在积累了将近五十来张卡片的时候,我停下了。

我们国家的定位是什么呢?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就是因地制宜的适合。

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何况是个人呢。

不论是读书写作,还是做人处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什么有时候尽管按下了达人经验的复制键,也没办法粘贴到我们自己的人生里呢,大概是因为不适合自己吧。

我很喜欢一句话:

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地球不停地在自传,生活在这颗蔚蓝星球上的人们,也在一刻不停歇,为生活,为梦想。

或许是我太懒散又不太上进,总希望偶尔能慢下来,做一个有余裕的闲人,读读书,写写字,听听风声,看看云卷云舒。

庆幸的是,这梦中的余裕,在我生产之后,径直来到我的面前,带着点意料之中又猝不及防的欣喜。

除了为人母的改变,这是孩子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坐月子时,因为很少看手机,便多了时间看书写字,打发无聊的时间。就是在那个时候,看了汪曾祺的散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之所以记得,不仅仅是因为这八个字,还是因为它对我的巨大影响。

虽然读了不算太少的书,但自己几乎很少看散文。能想起来的散文,还是丈夫给孩子做胎教时念的汪老的另一本书《慢煮生活》,彼时也只是随意一听,多数时候都是睡过去了。

看汪老的书,你会发现人生快意不过当个活庄子,好吃,好玩,好写作。读罢一篇,总会萌生这也能写出东西来,那我也能写的大胆念头。

于是,就真的写了。从几百字,到几千字,想怎么写怎么写。我想要这一册关于家人的回忆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人。读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之后,我开始尝试写散文,字里行间不经意染上了汪老的风格。

我没觉得什么不好,梵高先生在最初不也是靠模仿别人的风格开始的么。但对我而言,与其说刻意模仿,不如说是被浸润,被唤醒,被沾染。就像油漆,一旦碰到了,就很难洗掉。

前阵子,丈夫看了我的文章,还给我发了条消息,说我的文风很像汪老,我嘿嘿一笑,大方承认。

他又说,还是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



嗯,我在努力。努力寻找,努力试错,努力淬炼。

三个努力,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人生真谛。


除了随笔,我也在写书评。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那些曾经读过就忘的书,竟然重新跑到我的脑子里,深深扎了根。

想起那句话,

最好的输入就是输出。

人应该要过极简的方式,衣服要极简,关系要极简,甚至书都要极简。

我一直幻想新家里,能有一片巨大的书墙,里面放满了我读过和没读过的书。后来我意识到,家里有一堆书,并不能让一个人真的变成文化人,装饰的作用远大于实际。

读一本书,首先是要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然后全都装进脑子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这就是书籍的极简之法。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开始更加注重输出。不单是写书评,只要是一个故事,一个观点,甚至是一句话,只要有触动,就打开电脑写上几句。

尽管如此,我依旧想要一面书墙,上面装满了我爱不释手的那些书。是充面也好,是装饰也好,这样的满足感,想想就很幸福。

觉得幸福的事,去做就好了。

是在什么时候呢?写作变成了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不是说谈钱很俗,只是当钱变成唯一的目标,一切向钱看了的时候,人就变得无趣了。

无趣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变得呆板单调,了无生气。

在第一次参加写作训练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给自己写下的目标就是写作变现。



虽然我也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并没有太大的成就感。相反,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就好像走了弯弯绕绕的山重水复,却总看不到柳暗花明之后的又一村。

我陷入了瓶颈。

文字翻来覆去就是那些文字,观点倒腾来倒腾去还是那些观点,最重要的是,腹中无物,整个人空虚起来。

于是第二次报名参加训练营。

听见课程里,无戒老大说,

“当把目标定位为写作变现时,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个目标太大,太广。”

我的心里哑然失笑。上一次的我,不正是这样吗?虽然进入了一个宣传戒浮戒躁的写作同好组织,可我却不安分地躁动起来。

就好像一群人约好了静坐冥想,我却在其中手舞足蹈。画面想来好笑。

这一次,我不再好高骛远,想要实现什么写作变现。或许也是因为,人总是不知足,贪嗔痴慢疑,得到了,满足片刻,就会想要更多。

这一次,我沉下心来。



凡事讲求深广,自我精进也不例外。在擅长的领域深耕,在不擅长的领域努力调试,或许就是一个人最努力的样子吧。

把写作当成一件单纯的事,写写字,作作文,就是写作的实质。

写作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时,用金钱定义的目标,很容易半途而废。因为只有生存和热爱,才是最好的动力。

无戒说,

持续创作的动力,是热爱,是喜欢写作本身,变现过程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很喜欢李笑来说过的一句话:

“写字的快乐并非来自表达,而来自这些文字所带来的改变。”

真庆幸,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年纪,我重拾了写字的快乐。

这篇文章,我斟酌了许久,难以下笔。屏幕上的一行字,增增又减减,短短又长长,最终一键清零。

那些所谓的干货文、观点文,让我捉襟见肘。人很难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就像让一个文科生理解量子物理。当然,这个结论极其片面,仅仅针对我自己。

我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一件是不断精进,把不擅长变成擅长。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磨练,却也不是不可取,毕竟,突破舒适圈才能不断打开自己的资源边界。

另一件,是用自己擅长的文笔来写。停留在原地,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也坏不到哪儿去。就像一只小泥鳅,朝着一个洞拼命往里钻,我也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儿。

写下这篇文章的当刻,我还做不到第一点,于是开始搜肠刮肚翻找些脑海里的句子。

如此一来,虽然是碎碎念,竟已写了这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变现和初心)